白云山拆除整治范围内违建72.93万平方米拆违一日一变 复绿一步一景

广州日报 2020-10-21 03:43

全长6.2公里的“云道”从中心城区穿越越秀山、麓湖直达白云山,蜿蜒穿行山间,构成一道美丽风景线,图为航拍“云道”。市民纷纷前来“云道”畅享美景。

从2018年开始,广州正式开展《白云山及麓湖周边还绿于民工程三年环境整治行动计划》。

如今两年过去,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违建轰然而倒,拆除整治范围内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筑72.93万平方米,绿地焕发新颜,白云山柯子岭门、西门、翠竹园门、梅花园门4个主门岗,以崭新的设计精彩亮相;新建成6.2公里“云道”、焕然一新的进山通道、新建成的大草坪……市民欣喜地看到,白云山这个广州“绿肺”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舒适,越来越神清气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还绿获点赞:

市民目睹违建轰倒拍手称快

“以前这里是违建食肆扎堆,居民意见很大,如今清拆后,环境完全不一样了!”去年5月,白云山脚下白云大道北牛哥酒家一带6600平方米违建开展清拆,周边居民对违建轰然而倒的场景依然记忆深刻。“势如破竹。”罗伯和周边居民看到城管清拆速度之快、力度之硬,纷纷拍手叫好!“保护白云山,政府说到做到!”罗伯将心声发在朋友圈上,收获了满屏点赞。

按照《白云山及麓湖周边还绿于民工程三年环境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1年)》,经前期摸查,上述白云大道北牛哥酒家一带的商铺属于违法建设面积6600平方米,是白云山缓冲地段范围内影响白云山景观品质的典型违建点。连同周边10多家违建商铺,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清拆。与此同时,华南快速干线两侧16万平方米违建、丛云路190平方米的历史搭建物、白云山缓冲区翠竹园门岗处一栋2层的历史存量违建,统统进行了清拆。

市民还欣喜地发现,平时最爱去的白云山,每日都有新的面貌:三大门岗全新亮相,风景显山露水更开阔了;进山通道更绿更美了,上山路上一路鸟语花香;新建的“云道”,犹如“空中彩带”贯通中山纪念堂和白云山。今年“五一”期间,“云道”接待游客达14万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

过去两年,广州对违建“零容忍”“重拳出击”,拔下多个“硬钉子”,敢于啃“硬骨头”,当中包括拆除了困扰20多年、被称为“大钵盂”的18栋历史违建及白云山南门、丛云路、省军区白云大道南汽修厂、永泰地铁口、濂泉路“职工活动中心”等违法建设。

其中,“大钵盂”曾是一个容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雨水冲刷,山体上的18栋违法建筑存在滑坡隐患,威胁在此居住的400多名市民人身安全。在拆违工作开展初期,经过各部门仔细工作,“大钵盂”18栋建筑住户全部同意拆除并全部搬离,去年6月中旬,“大钵盂”实行全面清拆,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三个月。如今,该处山体正在进行护坡作业,将于今年10月完成复绿,复绿面积6000平方米。

拆违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拆违的最终目的还是“还绿于民”。白云山复绿工作加快上马,完成复绿面积10.76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看到,白云山拆违后,一些重要的通道随即被打通,为设施升级和环境改造带来好处。其中全长6.2公里的“云道”建成开放,实现从中心城区穿越越秀山、麓湖直达白云山。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王昱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白云山“还绿于民”工作将拆违和复绿同步推进,将实施综合整治,提升白云山周边环境面貌,为城市变美带来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治理新经验:“三张网”创新做法引领全国

当前,以白云山“还绿于民”为中心工作,全市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健全违法建设查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依法依规审批新建改造项目。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市城管部门坚持将疫情防控和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统筹推进,早谋划、早部署、早推动,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攻坚克难,坚决遏制新增、逐步消化存量,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截至今年6月15日,全市共拆除违建约58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考核任务4000万平方米的64%、目标任务5000万平方米的51%,超过去年同期265万平方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山拆违工作中,广州开创全国先河,引入科技查违手段,取得明显良好成效。广州城管部门构建违建治理“地网”,以技术摸查开道、人工摸查辅助为主要手段,开发违法建设城管摸查APP,登记违法建设基础信息,构建违建治理“天网”,利用无人机对全市重点区域进行动态监控,消除监控盲点,对监测到的违法建设冒头就打、发现即拆,有力遏制新增,再有就是构建违建治理“信息网”,完善广州市违法建设治理监控平台,对案件办理实行全流程监控,加强台账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正是从白云山拆违中得出的“三张网”经验,让广州开展城市治理、整治违建工作有了全新的手段,打开了全新的工作局面,为提升效率、辅助城市更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更好成效。

院士点赞民生民心工程令人耳目一新

如今,不仅“云道”已经建成开放,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玩,白云山主要门岗也全面升级改造,由中国建筑设计界“最强大脑”、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广州地区大师团队按照一门一策、一门一景思路,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标识性门岗。

何镜堂院士对于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造福市民百姓、提升城市环境空间大表赞赏,他表示,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既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也是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具体举措。“广州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最大的资源环境特点就是云山珠水,通过改造让美好环境更加深入人心,也更令人耳目一新。”

目前,白云山已完成西门等5个主门岗和伍仙桥门等3个次门岗的新建或整治提升。新建成的白云山门岗通过大尺度增加绿色开敞空间,与白云山景融于一体,受到市民和游客一致好评和点赞。

机制见成效:健全齐抓共管强有力工作机制

目前白云山违章建筑拆除仍在高效推进,接下来还将进行复绿工程。白云山变化的步伐还在提速,多项景观和项目相继落成并且向市民游客全新开放。

事实上,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的有序开展,是广州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高效高能的真实反映。据悉,按照省委、省政府“为子孙后代守护好白云山、越秀山”“坚定不移推进还绿于民”的指示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主要负责人担任市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多次现场调研检查还绿于民工程;市、区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齐抓共管的强有力工作机制。

整个拆违工作势如破竹,按照《白云山及麓湖周边还绿于民工程三年环境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1年)》要求,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拆违工作作为“还绿于民”工程的重点,每月组织1至2次白云山及周边“还绿于民”集中拆违大行动,提升拆违行动热度,增强拆违行动威慑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已拆除整治范围内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筑72.93万平方米。不仅拆除景区红线范围内的违法建筑,景区内影响景观品质的自有建(构)筑物也进行拆除,包括白云山风景区已经拆除影响景观的自有建筑物133座,达2.83万平方米。

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拆违仍是今年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红线内拆违查漏补缺,尤其要加强对白云山红线交接地带建筑物的核实甄别。二是按照前期制定的拆除任务清单,各区抓紧组织拆除。三是根据部队和规划部门前期摸查和核实情况,由城管部门协同部队单位,共同抓好红线内、缓冲区已核实部队建筑的拆除工作。四是加强巡查,坚决杜绝新增违法建设。

新闻推荐

广雅中学“批量出土”先秦遗存 莲韬馆复建工程项目考古发现古代文化遗存188处,出土文物470余件(套)

▲广东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项目考古发掘全景航拍。通讯员供图▲宋代砖室墓M8随葬器物。以及两汉遗迹出土的家...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