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书会:在阅读中建立文化自信

信息时报 2020-10-20 00:45

《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学生读本》蒋述卓 陈剑晖 贺仲明 总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5~9月 《故园农事》 黄孝纪 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美)约翰·契弗 著冯涛 张坤 译译林出版社2020年8月 同读经典,共话抗疫。日前,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了“青春读书会:同心同根同读书”活动。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陈剑晖、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建伟等多位学者、教育界人士以及青少年学生、阅读爱好者等近百人参加现场活动。嘉宾们就同心战疫、岭南文化、经典阅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医生、作家讲述抗疫一线故事

曾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南方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海明在现场讲述了抗疫点滴。“工作节奏非常紧张,更多压力来自病人的救治。我是最早出发武汉,最晚离开,打满了78天。我依然清晰记得,广东驻武汉医疗人员共1903人,有的在重症病区。我们的医护专家6点出门,晚上8点才下班,有的坚持工作时间过长,导致血尿。”王海明回忆道。

作家们以笔为援,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抗疫战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主编了抗疫纪实作品《生命至上》,他专门为读书会录制了视频,讲述了“武汉战役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小分队”亲历一线的采写过程,与现场读者分享了图书出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了解,《生命至上》分“白衣战士” “青春力量”“勇敢女性”“无名英雄”四辑,文章均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抗疫专栏辑选。

粤港澳名家共叙岭南文化内涵

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岭南文化是其共同底色。本次活动中,香港、澳门、广东的特邀嘉宾分别分享了他们对家乡、对岭南文化的见解。

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家驹认为,香港传承、发扬并吸收、拓展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一种具有香港特色的岭南文化。他还分享了几种关于岭南文化和家国情怀的特色图书。

澳门文化公所学术顾问陈家良表示,澳门文化公所通过图书出版记录了很多关于澳门文化的有趣故事和澳门传统行业的发展历史,不断增强澳门地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和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陈剑晖向读者推荐了《广东碑刻铭文集》《潮汕童谣绘本》等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图书。蒋述卓表示,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开放、多元的特色。陈剑晖强调,乡音、方言不仅是身处异乡的人们连接家乡的一种精神纽带,更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名师畅谈阅读经典和文化自信

在当天的圆桌对话环节,蒋述卓、陈剑晖等名家、名师围绕经典阅读和青少年文化自信等主题进行探讨。蒋述卓、陈剑晖还以《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学生读本》为例,指出当下青少年对多样化阅读的巨大需求,强调在经典阅读中增强认同和增进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出版方介绍,《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学生读本》由学者和中学一线教师共同担任主编,以现当代作家名作名篇为基础,围绕自信自强、重德崇善、家国情怀、诚实守信、逻辑思辨等12个专题,引导中学生开展对现当代文学经典的深度阅读。

该丛书总主编蒋述卓谈到,编写这套书是为让中学生阅读好作品,扩宽视野,让中学生从阅读中建立起文化自信。丛书总主编陈剑晖介绍,编写时考虑到逻辑性,从浅到深,从近到远,选取作品时既考虑经典,又注重挖掘新锐作家。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黄红丽透露,文学类阅读是新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围绕丛书还将有“作家进校园”及各种阅读活动的策划。

“乡存丛书”为乡土中国留存一份记忆

近日,“中国乡存丛书”第三部《故园农事》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黄孝纪以故乡——一个典型的湘南山村八公分村为切入口,书写乡村农事,辅以3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立体化描绘了犁田、双抢、采药草、摘油茶被等近60种传统乡村农事,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的变迁。

出版方介绍,“中国乡存丛书”着眼乡村旧器物、饮食、农事、节庆等,旨在为一个时代保留一份乡土记忆,为乡村立传。该套丛书此前已推出《瓦檐下的旧器物》《一个村庄的食单》,均获得良好反响。

“种田自然是辛苦的,杀叶积肥,犁田耙田,种秧莳田,管水治虫,乃至割禾晒谷,每一道农活,都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作者在《故园农事》的序言中写道,书中展现的农事,有的已不多见,有的已为现代化器械替代,成了那个年代乡村的缩影。这些书写农事的精美散文,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影像,是为南方乡村书写的一部独特传记。

约翰·契弗自选集首次完整亮相

他的一部短篇集,集齐了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重量级文学奖项;他的短篇风格,深刻影响了雷蒙德·卡佛、安·比蒂、艾丽丝·门罗等一批后辈作家的创作。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这位美国小说大师约翰·契毕生创作精华自选集《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系国内首次系统、完整译介契弗的短篇小说作品。

约翰·契弗(1912年5月27日—1982年6月18日)是美国短篇小说巨匠,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了121部短篇小说。1982年4月,在契弗去世前6个月,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授予契弗国家文学奖章,以表彰其一生的文学成就。

在出版了契弗长篇代表作《沃普萧纪事》《沃普萧丑闻》后,译林出版社首次推出长达1108页的《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家自选集在美国出版于1978年,收录了61部小说,囊括了契弗的经典作品,如《再见了,我的兄弟》《游泳的人》等。身为“美国城郊的契诃夫”,契弗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着当时纽约中产阶级生活,职场、房租、婚姻、育儿、旅行……

此外,译林出版社还集中推出了契弗的两部长篇小说《欢迎来到弹园村》《恰似天堂》。前者被认为是契弗最深厚、最有挑战性的一本书,后者则是契弗的封笔之作。至此,契弗五本重要作品全部出齐,读者将有机会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世界。

《图话经典:改变世界的孩子》

(英)玛西娅·威廉姆斯 著

张涵 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9月

上学的权利、玩耍的权利、得到良好照顾的权利……在这本书中,遇见那些为了孩子的权利和幸福而奋斗的26位小小卫士们,他们的努力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也改变了世界。发现他们不可思议的故事,发现孩子改变世界的潜力。书中还附有专为孩子准备的《儿童权利公约》,让成人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儿童拥有的权利,保护未来的种子和希望。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英)迪安·博内特 著

朱机 译

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年10月

人们普遍认为将大脑视为一种界限模糊的构造,既是连通人类经验与未知世界的桥梁,也是一个不可亵渎的妙物。但作者站在神经科学家的立场,却与此唱反调。本书写作风格诙谐幽默,讲的还都是大脑如何经常犯错的糗事,将神经科学与普通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脑走下神坛,帮助读者快乐地了解关于大脑想知道的一切。

《洞穴奇案》

(美)彼得·萨伯 著

陈福勇 张世泰 译

九州出版社2020年9月

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新闻推荐

世冠足球公园羊城揭幕

新快报讯记者高京报道昨天,拥有两片7人场、两片5人场,占地面积达10396平方米的广州世冠足球公园正式对外开业。羊城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