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同行 苏华、苏家芬、苏小华美术作品展”广州画院举行联袂开展,三姐妹各美其美

广州日报 2020-10-17 03:54

《水乡往事-收甘蔗》苏小华《雨打芭蕉》 苏华《青苹果》 苏家芬

拥有“南粤一家”美称的苏氏姐妹享誉岭南画坛,她们的艺术成就也在中国美术界大放异彩。近日,“先生同行——苏华、苏家芬、苏小华美术作品展”在广州画院先生画馆举行,展出了苏家三姐妹近期创作的风格各异的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1月8日。

多年来,苏氏姐妹博取历代诸家之长,醉心书画研修,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在中国画、书法、水彩等不同领域展现出各自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面貌,将东方女性的审美、婉柔内敛的格调、如诗如意般的情趣呈现在画面之上,拨动着观者的心弦,三位先生的艺术成果在画坛熠熠生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苏华:个性化大写意正气大气兼备

最早进入美院的苏家大姐苏华,擅长书法,书法中有男子气度,注重大布局,篇章行字,黑白粗细,大张大合,注重大节奏,长短疏密,轻重缓急,大笔大墨。坐落在五羊新城的标志性雕塑上面“五羊邨”三个字,正是出自苏华的手笔。

在绘画上,苏华原来一直画的是山水,画得扎实、绵密、完整,五十“变法”,一变而为大写意花鸟,简练、浓重、真朴、纵情,有正气与大气。苏华表示,在创作上更多的是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退休之后,我在不断地研究自己,把小笔扔掉,用大笔画,就是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苏华之女、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深情回忆道,母亲苏华一直笔耕不辍地坚持画画、写字,儿时的自己每天睁眼醒来都会看见母亲在窗前认真作画。不仅如此,母亲总是勇敢地去变化,大刀阔斧地去创造,她的大写意花鸟在传统矩度之内更有着极为个性化的发挥,点、线、面的笔墨构成,体现的是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富于力度的时代的美感。

苏家芬:用水彩“点亮”平凡物像的光彩瞬间

苏家芬的兴趣和热情一直集中在水彩画技法的探究和水彩风格的铸炼上,作品沉静、谦和而大度。多年来,苏家芬从20世纪80年代的水彩人物画、风景画,到后来的静物画,其格调和意境不断提高和深化,不仅善于抓住平凡物像的光彩瞬间,更练出了一手化平凡为不朽的赋形运彩功夫,成为广东水彩画领域“沉默的高手”。

著名画家林墉评价她的静物画是“小物大画,细小的深化,阔大的神化”。广州画院党支部书记陈伟安在展览现场表示,苏家芬在创作中既有“减法”艺术,亦有“加法”艺术。在题材上有人物、风景、静物,慢慢做减法,最后归结于水果题材,在绘画的效果如色彩、光影、结构、造型等方面和内涵上则慢慢做加法,作品有着“静谧的大气之美”。

苏小华:一改往日工笔率性自由写意

苏小华的绘画工写结合,不局限于技法,运用灵活变动的技法展现画面事物的生机勃勃,保留传统绘画的韵味,同时在画面形式上展示现代绘画的审美趋向,风格优美恬静,意象婉约抒情又自由潇洒。

在此次展出的新作中,苏小华画风一变,由过去颇为婉约的工笔画转为率性的“大写意”,绘画的工具也变成了茅龙笔。自由奔放地用笔,让画面既富有生活气息,又无拘无束,生动表现了岭南水乡的曼妙景色。她表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写意,此次率性而为地大写意创作就是源自内心深处对国画、对艺术的热爱,以此来寻求自我的突破。陈伟安也表示,苏小华此次的转变不仅给观众带来了颠覆性的感受,更是她自身蝶变的开始。

三位先生数十年孜孜不倦追索心中的艺术,自如的水墨,挥洒的色彩,表达了她们内心炽热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态度。

新闻推荐

广州历史建筑修缮新规 涉风貌特色部位要区住建局审批方案

■广州历史建筑昆仑三街10、12号正在申请修缮。■策划:何姗■采写:新快报记者方汝敏何姗“房子漏水很严重,搞到楼板...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