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青宫的新生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成广州青年文化新地标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通过与时俱进的主题和全新的布展手段,成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文化地标。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市青年宫设置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交流区。
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10月8日上午10点,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首层传出一阵熟悉的旋律与歌声。在游人如织的北京路上,人们纷纷停止脚步,跟着旋律齐声哼唱起来。
今年国庆,全新面貌的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以下简称“市青年宫”)成为北京路最具人气的“网红打卡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推出30多场精彩纷呈的活动,逾10万人次打卡市青年宫;市青年宫内的青年公益直播间,八天直播超136.1万点击量。
全新面貌的市青年宫,是团广州市委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的缩影。以创新青年服务阵地、创新传播手段、创新青年活动主题和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为抓手,共青团广州市委积极作为、主动服务于大湾区青年,促成“70岁”的市青年宫“变身”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
撰文:冯艳丹
建阵地
多方力量共建青年文化新地标
湾区青年齐享巨型月饼、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汉服巡游、对话非遗传承人、沉浸式回顾广州历史、机器人互动、亲子3D绘画……刚过去的黄金周,位于千年老街北京路上的广州市青年宫好不热闹。
市青年宫在节日期间的“火爆”人气,离不开其近来的改造升级。今年5月以来,团市委整合多方力量,对市青年宫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服务阵地。
一份回忆,温暖一座城。一抹记忆,鲜活一座城。成立于1951年春节的市青年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青年宫,烙下了一代代青年的成长印记。从全国第一批12355试点单位,到全国第一批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经历岁月洗礼,曾经风光一时的青宫也陷入沉寂。一楼基本为快时尚服装店面,二楼影院的设施也略显陈旧。“我有时候来看电影都找不到青宫的门,相比其他地方的设施,青宫有点落后了。”姚小姐是老广州人,趁着假期带女儿来青宫看电影,惊叹青宫的巨变。“现在明亮多了,一楼有了很多体验和互动项目,可以看完电影在这里玩半天。”
“以前青宫藏在北京路,钢架和灯笼挡住了天际线,黑乎乎的。”作为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总规划设计师,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研究推广部部长郑宇清楚记得改造前的样子,“既然是年轻人的地方,就要时尚、明快。”
随后,按照北京路改造提升的统一部署,团市委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整合多方力量,立足于凸显政治站位、落实青年发展政策、体现文化价值、注重可持续发展等四个定位对市青年文化宫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正式揭牌。团广州市委联合岭南集团、越秀集团、越秀区图书馆打造的广州城市导览空间、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融媒体传播中心、粤菜文化印象馆(味道图书馆)、广州市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集市等正式揭牌。
如今,青宫大门明亮干净,阳光直射而下。走进去,广州城市导览空间、公益直播间、粤菜印象馆、城市长廊、文创集市、志愿驿站等区域充满活力。
“城市,因青年更美好!”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在位于中庭的城市记忆长廊图片展区,十组广州青年参与城市建设的对比照片格外吸引眼球。城市记忆长廊还记录了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的“蝶变史”,一句“青年你好”,首先映入眼帘。
搭平台
大湾区青年共同守护“家园”
新时代,赋予青宫新的使命。此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不仅承袭了市青年宫引领青年时尚文化的风格传统,还增加了众多便捷服务和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集文化展示、交流、培训、传播、服务等功能为一体。
全新面貌的青宫,是团广州市委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的缩影,通过与时俱进的主题和全新的布展手段,成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文化地标。
“港澳台青年来这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社会融入、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文化交流、婚恋交友、心理援助等一系列需求,他们也可以通过拨打专线12355,或者来到我们的青创服务中心,或者登录我们青创中心的官方网站寻求帮助。”团市委青年发展部副部长岳嘉介绍,大湾区青年家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线上线下。对于有其他需求的,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可以链接广州市其他的服务阵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广州。
“对我们来到内地发展的青年来说是无价的帮助。从心灵、前景和发展规划上,都是一个依靠。”香港籍创业青年曾祥盛今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南沙创业,很多工商和税务问题都不懂。通过青年家园这个平台,他得到了很多帮助,“不会单打独斗这么辛苦了。”
其实,在广州建立一个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不仅是团省委的指示要求,也是多位港澳籍广州市政协委员的呼唤。“超出100分!”曾参与相关联名提案的澳门籍市政协委员黄家伦当日作为首批体验官参与了开馆仪式,对于这一平台的落地,他直呼超乎想象的好。
“在北京路这么旺的主要街道上面有一个我们的青年家园,这是我无法想象的。”黄家伦认为,青年家园的开馆对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在他看来,港澳青年有创业意愿,内地也有很好的市场。澳门和广州可以融合文创,打造新的产品。
揭牌当天,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连续十来天,“爱国、学习、团圆、寻味、记忆、传承、文明、时尚、创新”等九大主题30多项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轮番上演。截至10月8日,市青年宫线下活动参加人数逾10万人次。
聚精神
文化传承,青年显担当
青年你好,饮左茶未?美食,可以说是大湾区青年的共同语言,“饮左茶未”是一天最好的开场白。
市青年宫联合越秀区图书馆,打造集图书阅览与粤菜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粤菜文化印象馆(味道图书馆),设置图书借阅区、粤菜文化展示区、互动体验等区域。走进这里,可以全方位接触粤菜文化,了解粤菜起源、烹饪技法等丰富内容,还可以实地感受互动打卡,切身感受粤菜文化的魅力风采。
“哇,好香啊!”10月2日下午,“小凤饼”非遗制作展示活动在粤菜文化印象馆举行。小凤饼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薛锐明现场为大家分享小凤饼背后的传承故事,讲解小凤饼的制作方法。广青融媒成长小记者们一边听讲,一边亲身体验,玩得不亦乐乎。
据悉,为创新共建共享服务平台,让不同领域的粤港澳青年共同参与,在市青年宫,团市委还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市人社局等单位举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广州交流会,现场设置了“三项工程”项目技能展示交流区、服务咨询区及文创集市等区域,分别围绕工作成果、技能和产品、互动体验和人才服务等内容进行交流。据了解,该交流会会期为3个月,目前参展单位逾60家,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组织展示活动24场,累计吸引市民、游客参观约8万人次。
4日当天,市青年宫还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汉服巡游活动。数十名身穿汉服、手执折扇、环佩玎珰的汉服爱好者们长袖翩跹而来,有的英姿飒爽,有的明艳动人,还有的含蓄典雅,向观众们展示了古典汉服多样化的造型和风格,并将其飘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北京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汉服也太美了吧!”不少路过的游客纷纷惊叹。
文化传薪火,青年显担当。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青年宫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主题,继续为青年提供文化交流、培训、展示、创意等服务。以文化为纽带,大湾区青年们在这里相识、相聚,在这里成长、成才。
该负责人表示,广州各级共青团组织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和台湾地区青年交流融合,支持青年们施展才华、追梦圆梦,力争到2022年把广州率先建成内地一流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高地。
新闻推荐
全省平安建设、法治广东建设大考 广州摘“双料”冠军广州平安、法治建设交靓丽“答卷”
广州深入推进“广州街坊”群防群治。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摄警方利用无人机开展智慧安保服务。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