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广州探索特色治水新路径
信息时报讯(记者 欧嘉福 通讯员 赵雪锋) 水是广州城市的灵魂,也是生态环境治理中难点。在全国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广州迎难而上、精准施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塑云山珠水新活力,探索出一条特大型城市治水新路径。
雨污分流 黑臭河涌“华丽变身”
长度超过18公里、流经9个城中村的车陂涌是广州东部一条重要的河涌,也曾是广州最黑臭的河涌之一,可谓是广州治水中的“硬骨头”。但现今沿着河涌走,看到的是河水激荡、鱼儿欢跃,岸上鸟儿欢唱,一派自然生态和谐的景象。
车陂涌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据悉,车陂涌流域是广州最早开始划分排水单元治水的河涌,天河区水务部门将车陂涌流域按分水岭划分为58个排水分区,按用地情况划分为872个排水单元,结合用水、人口分布和水质监测情况,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科学研判。然后对流域内9条城中村截污纳管,同时稳步推进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最终实现全流域雨污分流。
科学治理 推动城市修复生态功能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广东省会城市,广州探索出了一套超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即按照“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的5字方针,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1套机制”为统领,按照网格化治水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的“2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3个源头”治理(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全面实施“4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和 “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通过综合施策,系统科学治理,推动城市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不断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16年以来,广州持续推进“三源四洗”,深入开展“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工作。就像车陂涌,在“四洗”清源的基础上,通过统一调配引入山水、水库水和处理过的中水等洁净水源进入受污染河道,帮助河道更好地恢复自身净化能力。作为广州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一项创新措施,“清污分流”也正在越来越多的河涌治理中实施。
与此同时,广州不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以来,广州新建污水管网12437公里,是“十二五”期间的9.6倍,新建成通水污水厂1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6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
新闻推荐
188处文化遗存“藏”在广雅中学年代范围跨越2000多年,其中的先秦遗存是迄今考古发现的距离广州古城最近、分布最集中的
两汉时期墓葬出土器物东汉动物陶器先秦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朱绍杰黄宙辉10月13日,记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