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总是睡不醒?掌握几招摆脱秋乏

老人报 2020-10-14 17:31

陈瑞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锁卓琪

自从到了秋天,虽然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快,但是周叔的脑子却好像一天不如一天清醒。最近,他每天都觉得很困、很想睡觉,总是精神欠佳。家人都担心他生病了,赶紧带他到医院求诊。经过一轮详细的检查,医生表示周叔的各项体检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周叔应该只是秋乏了,并无大碍。到底,造成秋乏的原因有哪些?中医又有哪些办法能够解决秋乏的困扰?

秋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陈瑞芳表示,周叔这种情况在入秋后比较多见,老人之所以会出现秋乏,主要是因为受到季节更替的影响。

“在夏天,由于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出汗状态。当出汗过多,会造成人体内的代谢失去平衡。到了秋天,当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代谢速度也会随之慢下来,从而进行调整。此时,人也会表现得比较疲倦,但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一定是病。”陈瑞芳分析。

慢病老人更难适应秋乏

一般来讲,年龄较大的人,秋乏的表现会较年轻人更明显。除了主要表现为疲劳、气短外,部分秋乏人群还会表现为早上不愿意起来,或是感觉困倦但睡不着。

陈瑞芳指出,对于身体条件较好、没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当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后,秋乏症状会自然消失。但对于患有器质性病变,或身体虚弱的老人来说,会比较难以适应秋乏,最好寻求中医调理。

“尤其是今年秋天的雨水较多,这种天气常伴随着气压低的情况,造成不少前来医院求诊的老人,都有气短、疲劳、出汗多的症状。这类秋乏人群,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出汗后害怕风吹(简称出汗恶风),总是需要用围巾围着脖子,或是在背部垫上一条毛巾吸汗。以上症状,大多数是气虚的表现。”陈瑞芳说。

专家支招,助你摆脱秋乏

陈瑞芳认为,对于秋乏这类因季节交替所导致的睡眠质量差、汗出恶风问题,中医中药有一定治疗优势。备受秋乏困扰的老人,不妨参考以下方法来进行调理。

适当用参类调补建议老人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选择参类(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及红参)进补。平日特别容易上火、喉咙痛及虚不受补的老人,应首选太子参或西洋参。这两种参适合气虚兼阴虚体质,伴有咽干、口燥的人群。而阳虚体质者,平日较为怕冷,可首选党参或红参。

方法:先将红参隔水蒸10分钟,熄火后趁红参变软,将它切成片状,再放置到密封罐中。每天外出前,将3片红参放在保温瓶中,反复用热水冲泡饮用。坚持一段时间后,可感到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且不易上火。

出门带上长袖外套老人外出时,应选择透气的棉质衣服,别忘了随身携带毛巾擦汗。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较差者,可常备一件长袖薄外套,以抵御风寒的侵袭。

养生食疗防秋乏对于出汗恶风者,建议用北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6克,三味药煮水代茶饮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可在此基础上加上丹参10克、田七5克,这既能治疗气虚引起出汗恶风,又能防治秋乏。

晚上十点半前睡觉入秋后,老人应在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觉。因老人多有肝肾不足,容易早醒,晚上早点睡觉,可以改善睡眠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减轻秋乏症状。

陈瑞芳表示,老人在凌晨醒后不要急着起床走动,可将意念集中在肚脐处,不要胡思乱想,这样可有助再次进入浅睡眠状态。等到早上6点后,建议老人先静坐5~10分钟,再慢慢起床,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新闻推荐

三名足校小将 随恒大出征苏州

■李星贤(右)在训练赛中。新快报讯记者高京报道昨天,广州恒大全队兵发苏州,备战中超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就在球队的阵容...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