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积极推动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和活化利用 以“绣花”功夫活化老城留下记忆记住乡愁

信息时报 2020-10-14 01:04

泮塘五约的围墙上随处可见手绘壁画。 泮塘五约入口。 各色美食化身趣萌漫画,美化了街边电箱。 沙面艺术节,各式雕塑与公共空间和谐融合,市民乐在其中。沙 面

重现历史风貌 文化名街艺术味更浓

“还原”为“文化”带来机遇

如果说永庆坊景区是荔湾新晋“网红”,那么沙面岛就是荔湾的老牌“网红”,而且还是一位“顶流网红”。这个位于荔湾区白鹅潭北岸的小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广州城市名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广州市重要的外事礼宾之地。8月16日,“在一起”——首届沙面公共艺术季开幕,首日便迎客4.38万人次,至今已经接待游客超过45万人次,绝对是顶流中的顶流。

去年,一场全面的更新改造在沙面岛展开。在改造过程中,沙面区域从灯光照明到园林修整,从基础设施到河涌治理,从小处落笔,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工程。历时4个月,“顶流网红”再度向旅客开放,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沙面公园,改造工程把原来用围墙封闭的沙面公园全面打通,恢复原岛英式花园、法式花园的历史布局,还原旧时开阔通透的大草坪风貌,站在中央大街即可直望珠江,沙面岛被打造成“大沙面公园”。与此同时,项目对沙面岛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保养,剔除加建或违建要素,重现了建筑原貌;改造完成了66栋建筑照明,采取“半照明”理念,明暗区分,通过光线勾勒了欧式房屋轮廓,突出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实现了全景街区的概念。据了解,改造还对原居民的社区空间进行优化,全岛三线下地,9座老院子和3处围蔽经营场所变成了“口袋广场”,5条老旧巷子重新“穿衣戴帽”,成为沙面生活景观的一部分。通过腾挪变电箱、停车场等市政设施,逐步取消室外停车场,把停车空间转变为活动空间,减少车行震动对文保建筑的影响。

环境的“硬件”提升,为文化“软件”带来了发展机遇。

位置:位于白鹅潭北岸

这里可以体验:

2020年,荔湾区以当代公共艺术展览为主线,举办沙面首届公共艺术季活动,系列活动计划从8月持续到12月,包括四大板块精彩内容,分别是“在一起”——公共艺术展览、“匠之心”——传统文化展览、“时间轴上的沙面”——历史文化展示以及“拾翠洲”——群众文化艺术展示。其中,公共艺术展览汇聚国内外16位知名艺术家创作力量,在沙面的公共空间上为市民群众奉上20件当代艺术精品。这些作品涵盖雕塑、装置以及综合艺术等多元体裁,兼顾创新性和作品的在地性,使作品能反映出沙面本身的文化和历史关系。

泮 塘 五 约

活化900年古村 留存老西关味道

“保留”为“更新”带来底蕴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那么泮塘五约的这份“记忆”,保留得相当完整。背靠荔枝湾的泮塘五约直巷,巷子内青石板路、砖瓦墙、西关大屋三开门无一不彰显着西关特色。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历史建筑中,还藏着一家家精致的咖啡店、音乐馆、小茶馆,这些极具生活气息的商家小院驻于古村街巷中,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力量和生机。

拥有900年历史的古村泮塘五约是广州历史城区中少有保留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聚落,是广州首个以“保留”为目的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是广州第一个由设计单位先征求居民意见再编制改造方案的微改造项目。

2019年,两期“微改造”工程正式完工,经过“微改造”和高品质业态提升,重点对街区内文物古迹、建筑群体和街区景观环境进行整体改造,同时成功引入一批优质的艺术家工匠作坊、新青年艺术创作工作室、传统文化展示交流空间等业态,融合泮塘五约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生活气息,逐步打造成为独具岭南水乡风情和蕴含广府文化精髓的现代生活聚落,激发历史文化街区全新活力。

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泮塘五约已完成70%成熟交付物业的活化运营工作,预计今年泮塘五约全年租金收入可达500多万元。

位置:位于有清末“岭南第一景”之称的荔枝湾核心区

这里可以体验:

多位鼎鼎大名的艺术大师已入驻泮塘五约,其中有国家著名音乐家吴颂今、岭南盆景大师李伟钊、国画艺术家李长松;还有修补银器、香道、紫檀等传统匠人之家。同时,泮塘五约新文化生活聚落打造已初见成效,引进唐卡艺术馆、健身俱乐部、小型音乐演出、绿至时间小院等各具特色的商家,改造后的泮塘五约将作为传统文化传播、音乐分享、沙龙课程体验的空间。今年,荔湾区还在泮塘五约打造西关特色的“邻里花园”项目,随处可见风情万种的手绘壁画,仿佛穿越回旧时的西关大街。

新闻推荐

滨江东路未来有地铁站10号线和28号线换乘点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娟)9月30日,广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滨江东路站(海珠区AH0205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必要性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