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个月PM2.5平均浓度创新低 广州9项生态环境 约束性指标均达标
今夏以来,广州人的朋友圈里不时有天空美景刷屏。随着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能见度进一步提高、通透性增强,广州人看到彩虹的几率相对多了。近年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坚决贯彻上级工作部署,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建立健全抓落实制度机制推进“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决定》精神,在落实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推进广佛跨界河流综合整治、持续治理土壤污染场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共建共治四个方面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广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PM2.5平均浓度连年下降
一早起来,家住越秀区米市路的林女士走出阳台,意外地看到了彩虹。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分钟,林女士依然很激动,朝着天空拍下了多张照片。“印象中平时没见过彩虹,这次实在是太幸运了。”市民陈小姐说:“过去在广州多见半道彩虹,形态也朦朦胧胧,今年能见到一整道彩虹了,很有小时候在家乡看彩虹的味道。”
对此,气象专家、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教授吴兑解释,彩虹的出现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在灰霾天气下,由于空气能见度差,彩虹的色差不明显、人们就感觉它比较模糊。当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后,彩虹看起来会更加鲜艳、层次感也更明显,赤橙黄绿青蓝紫清晰可见。
近年来,广州坚持“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工作思路,落实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2019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在全国9个中心城市中最优,且连续三年稳定达标;2019年,广州PM2.5仅超标3天,较2018年减少16天,较2013年减少76天。2020年1—8月,广州PM2.5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0%,再创新低。
一次次刷新成绩的背后是对空气质量的系统性提升。为此,广州强化统筹谋划,相继印发实施广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二氧化氮和臭氧污染治理方案、夏秋季百日行动攻坚方案等,分不同侧重点严格把控空气质量。
在煤炭消费减量把关上,今年来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同比减量约88万吨;在移动源污染控制上,全市共完成214家重点用车大户帮扶约谈和入户检查,1—8月在道路和停放地抽检柴油车2.3万辆,遥感监测柴油车90.5万辆,及时督促不合格车辆加强维护保养。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任务清单,建立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现场监管员三级责任人制度,抽调全市环境执法力量和专家团队,通过3轮帮扶式交叉执法检查,圆满完成省下达的406家重点监管企业销号式整治,联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持续开展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净化”行动。
273个地块完成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终于回来了!”谈起大源支流的变化,在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土生土长的徐丽红深有感触。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广州把水环境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
特别是近两年来,广州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治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据国家水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广佛跨界河流鸦岗国考断面水质从2018年的劣V类提升至IV类,同比提升两个水质类别,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浓度同比下降68.9%,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2020年1—8月,鸦岗国考断面水质为IV类,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
广州加强对广佛流域内污染源的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相关专项执法行动。每月定期发布包括广佛跨界16条河涌在内的50条(53段)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监测信息。
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广州不断完善净土保卫机制。截至2020年8月,全市开展273个地块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工作,督促污染地块开展后续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等工作。
目前,广州市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强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服务的通知》,对调查范围进行简化,并组织实施《广州市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技术指引(试行)》,将调查内容压缩成七个选择项,大幅缩短调查时间。
推动大湾区生态环保共建共治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题中之义。广州积极推动大湾区生态环保共建共治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当前,广州参与珠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挥发性有机物(VOCs)平台建设,统筹防治PM2.5及臭氧污染,实施市域范围空气质量达标管理等工作。
其中特别加强了与佛山、清远开展水污染联防联治工作,推进实施《广州市水污染防治强化方案》《广州市落实广佛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攻坚方案任务分工方案》及广佛清协同推进重点国考鸦岗断面水质达标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推动跨界河涌水质持续改善。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广州重任在肩。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狠抓落实,打赢蓝天、污水、土壤污染防治保卫战。
在保卫“广州蓝”的行动中,广州将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大柴油车、出租车、公交车和船舶污染治理力度,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扬尘污染。
在污水治理方面,将继续贯彻落实《广佛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攻坚方案》,推进实施《广州市水污染防治强化方案》系列治水方案,以精准施策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全面整治各类污染源。同时密切关注和跟踪陆续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配套政策、管理要求、技术规范,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更好地适应广州高质量发展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郎慧通讯员穗环宣
新闻推荐
为贯彻实施好《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持续监督,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