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广州需多建“海绵城”

羊城晚报 2020-10-10 11:56

既能“吸水”又能“放水”的广州海珠湿地 赵雪峰供图

羊城晚报讯记者梁怿韬、通讯员赵雪峰报道:广州常有“水浸街”的场景。不过,如果控制得当,不仅减少“水浸街”,还能好好利用雨水资源。10月9日,广州市水务局通报2019年广州海绵城市实施情况。

根据广州市水务局通报,截止2019年年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已完成投资33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为311.5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20%。2019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4226万立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占年均降雨量的比例为3.1%。

为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广州需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推广透水技术,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下凹式绿地、湿地公园、屋顶绿化等雨水滞留设施,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推广一批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通报还称,挖潜建成区雨水回用能力,在新城区配建雨水回用能力,是广州提升雨水回用的主要手段。位于中心城区的海珠湿地,是广州建成区雨水回用的现成案例。湿地核心区域海珠湖,可容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可调节周边城区内涝约50平方公里。在枯水期,海珠湖又可对周边河涌进行补水、调水,解决上游河涌截污后河涌干涸问题。

新闻推荐

10月广州拟配置中小客车 增量指标18323个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卢梦谦)近日,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2020年10月份广州市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配置数量...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