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市场复苏中感受信心的力量

信息时报 2020-10-04 00:44

珠 江瞭望

从北京故宫到上海外滩,从杭州西湖到广州“夜经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十一”黄金周,中国旅游市场显现浓浓暖意。在广东,截至10月2日15:00,全省纳入监测的150家景区接待游客209万人次,同比恢复75.2%。目前广东A级旅游景区448家,正常开业接待游客的景区已达424家,复工复产率达到94.6%。

今年中秋节与国庆节相遇,“疫”后重生,热闹起来的不只有旅游市场,还有电影市场。据初步统计,电影市场国庆档首日票房7.45亿元,直逼去年10月1日单日票房8.1亿元的成绩。这样的好势头令人欣喜。

文旅市场明显复苏的景象确实来之不易。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对经济各个领域造成严重冲击,其中拥有众多上下游产业的旅游业是最早受冲击、最晚重启复苏。正因此,有研究者表示,旅游业能否稳步恢复是观察经济走势的最佳视角,“十一”黄金周具有指标性意义。基于这一价值,今年“十一”黄金周的开篇数据,表征着经济社会与民众生活逐渐重回常态。

显然,这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而背后则诠释着一种信心的力量。早在疫情防控之初,“坚定信心”就被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要素。共克时艰,万众一心;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些在疫情汹汹中的坚韧与砥砺,不仅仅是励人的口号,更是信心的表达。如今,山河无恙,武汉街头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最晚重启复苏的文旅市场已是热闹场景,这何尝不是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

信心的力量还体现在民众对常态化防控机制的信任。专家学者一再发出警告,要警惕秋冬季节第二波疫情来袭,人们之所以并没有停止出游和观影的脚步,是因为从上到下都预备了足够的防护措施。比如,“小团定制”出游等新兴文旅业态层出不穷,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另外,连续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新增本土病例,让人们对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信任有加,增强了科学防控下生活重回常态的信心。

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到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成效的信心,再到各类市场复工复产的信心,信心的力量无处不在。我们有信心,科学防控就能落到实处;我们有信心,生活就能温暖如初;我们有信心,市场就会增添活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不畏风雨险阻,错过的风景,终会复得。

◎燕农 大学教师

新闻推荐

连着大吃大喝三天后,拿什么拯救你罢工的肠胃?

图/视觉中国文/羊城晚报记者余燕红通讯员张小瑞田煊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当然是吃吃吃啊!火锅、炸鸡...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