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办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科普嘉年华 新潮有活力

广州日报 2020-10-01 03:44

小朋友们围在一个机器人前面听着科普工作者的讲解。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广州在科普呈现形式上采取了更加新颖的传播手段,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

9月25日,在第三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暨2020年全国科普日广东省主场活动上,广州市文明办出品的“防疫抗疫人人有责”H5问答活动成为2020年“广东科普十大好作品、好策划”之一。该活动共140道题库,涵盖日常防护知识、复工复产规范和相关法律条文等方面。

今年9月,广州市科协也开展科普云游赢大奖的活动。公众点开界面就可以通过VR技术进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凉茶博物馆、广州供电局电力知识馆等15个资源单位进行游览。公众浏览或者答题都可以获得积分,广州市科协将在9月、10月、11月中下旬开展月度盛典,给高得分者送去礼品。

在这些新技术新形式承载的科普活动中,公众参与的热情更高,参与进来的公众也能“乐在其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新传播手段加持让科普更能吸粉

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广州在科普呈现形式上采取了更加新颖的传播手段,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

9月25日,在第三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暨2020年全国科普日广东省主场活动上,广州市文明办出品的“防疫抗疫人人有责”H5问答活动成为2020年“广东科普十大好作品、好策划”之一。该活动共140道题库,涵盖日常防护知识、复工复产规范、相关法律条文等方面。活动同时设有腾讯视频VIP会员卡等奖品,答对者可获得抽奖机会。

在腾讯全渠道、文明号成员及自媒体渠道推广的传播方式下,全平台阅读量达2412万人次,点击量达18万人次,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传播效果优秀。

今年9月,广州市科协也开展科普云游赢大奖的活动。公众点开界面就可以通过VR技术进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凉茶博物馆、广州供电局电力知识馆等15个资源单位进行游览。公众浏览或者答题都可以获得积分,广州市科协将在9月、10月、11月中下旬开展月度盛典,给高得分者送去礼品。

在这些新技术新形式承载的科普活动中,公众参与的热情更高,参与进来的公众也能“乐在其中”。

院士专家助阵科普更有分量

9月19日,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等单位承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走进网络直播间。他讲述了有关声音、噪声、人居声环境等热点话题和理论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是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但他的治学理念是“理纬文经织锦成”,即把治学当作编织锦缎,以理科知识为纬线,以文科学养为经线,理与文两不偏废。在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时,他引用了大量历史和文学知识。

“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声景观(Soundscape)的营造。比如杭州西湖十景之"柳浪闻莺""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此外中国古代也留下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这样有意境的诗句。”吴硕贤的科普横贯古今,令人了解了科学知识,也同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9月20日,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小兵也为广大小学生做了一场关于“神奇蘑菇世界”的视频直播。常在野外考察的杨小兵极少站在镜头前,他为了这次直播做足了准备工夫。在没有主持人的情况下,他在实验室、育菇房等场景里不停切换,他带着小学生进行了一场顺畅且有趣的“微生物世界”之旅。

在广州,越来越多科学家正在行动起来,自觉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今年的广州科普大讲坛就得到众多院士专家的支持,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就脱掉鞋子、挽起裤脚,在烈日下的农田里为公民做了一场“无人驾驶农机”的直播。他甚至在直播中大展歌喉,沉浸在科普的乐趣中。

新闻推荐

向日葵花海吸引市民前来打卡

我爱广州打卡处。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全杰通讯员杨敏摄影报道)昨日,在广州“城市客厅”花城广场,处处是喜庆热闹的气氛...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