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版话剧《四世同堂》首登广州大剧院,主演陶虹谈感悟: “一演十年,它带着我们的生命痕迹”

信息时报 2020-10-01 00:55

用十年的生命和这部戏在一起,陶虹表示非常荣幸。 明星版话剧《四世同堂》首登广州大剧院舞台。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文浩) 长假前夕,由刘金山、陶虹、邢佳栋等领衔主演的明星版话剧《四世同堂》首登广州大剧院舞台。来自中国国家话剧团的优秀演员们,一连两晚为羊城观众送上了来自老北京胡同里地地道道的百姓故事。演出正式开始前,刘金山、陶虹、邢佳栋提前与观众见面,分享戏里戏外的感悟。陶虹说:“这个戏一演十年了,每次排演仍会有一些新的感触,它的样貌带着我们生命的痕迹,每一次演出我都特别珍惜。”

陶虹撒泼不顾形象 邢佳栋演出小人物的光芒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通过对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百姓,尤其是祁家、冠家、钱家三户人家不同命运的展示,反映了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的世相百态。将85万字的原著压缩成两三万字的话剧剧本,是导演田沁鑫完成的一个“不可能任务”。全剧分《惶惑》《偷生》《饥荒》三幕,在3小时时长里,尽可能精选了老舍笔下这一“平民史诗”中的戏剧性段落,并通过舞台效果将胡同人家的院里院外巧妙地呈现给观众。

剧中,刘金山饰演的“说书人”是贯穿全剧的主心骨。作为第一个出场的演员,“说书人”其实是原著中没有的角色。他出场次数并不多,在话剧的开头介绍了小羊圈胡同里祁家、冠家、钱家三大家的居住环境,中间串场为观众讲述前因后果的故事,在剧中发挥的是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

陶虹饰演祁家二孙媳妇胖菊子,是老舍笔下浓墨重彩的女“反角”。身着夸张艳丽的旗袍,头顶包租婆似的“鸡窝”卷发,抛着“桃花眼”,扭着水桶腰,扯着大嗓门儿尽情撒着泼,这与陶虹之前的影视形象反差很大。在这部总体略显压抑的大戏中,陶虹对于胖菊子的准确拿捏,让剧中的气氛活跃了不少。

陶虹自评在舞台上跟影视作品里的形象相差很大,甚至观众要认真看才能找到她。“曾经有一个好朋友带着爸爸来看这部戏,到中场休息的时候,朋友的爸爸问,"陶虹怎么还不上场啊?"”

邢佳栋饰演的小崔,是小羊圈胡同的普通老百姓,靠拉洋车养活家人,虽然穷困却很有骨气,富有正义感。他鄙视冠晓荷的随波逐流,怒斥邻居为日本人缝制军服,最后为搭救遭受侵略者欺辱的同胞而献出生命。邢佳栋赋予了这个小人物最光芒的灵魂,他将这个小人物在舞台上表现得震撼人心。

台上悲欢荣辱交织 人物群像各有各的精彩

《四世同堂》人物众多,剧中人的命运更是跌宕起伏。除了祁家的“胖菊子”,冠家大奶奶“大赤包”生动夸张的表现也时常引发全场爆笑。随着小羊圈胡同几家人的命运急转直下,在第三幕《饥荒》中,祁瑞宣和媳妇韵梅痛失爱女妞子的一场戏,则令现场许多观众都忍不住直抹泪。

在演前见面会上,陶虹分享道:“小羊圈胡同里几家人的戏,各有各的精彩。有些戏我会专门跑到侧面去看,比如小崔的戏,每次看我都热泪盈眶。但有些戏我是一定不看的,比如我就看不得孩子那段戏,受不了,妆都(哭)花了,后面没法就演了。”

陶虹表示,自己是老舍的“粉丝”,从电视剧《离婚》到话剧《四世同堂》,“每次跟老舍先生的作品亲密接触的时候,都能深深感受到他对每一个人物的热爱,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这么地鲜活。所以能够走进老舍的作品,用十年的生命和它在一起,(我)非常荣幸。也希望观众们能感受到我们对老舍先生的热爱。”

新闻推荐

18只千年木履首次集体亮相“州城外 珠江边”展览中,170余件(套)文物再现广州解放中路沧桑巨变

考古专家展示浸泡在水里的唐代木履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穗文考9月29日,“州城外珠江边——解放...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