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秋味

宝安日报 2020-09-28 06:57

乔欢

丰子恺忆起儿时的黄金时代,有三件事不能忘却,其中一件就是中秋吃蟹。中秋之夜,丰子恺一家人围成一桌,一边欣赏明月、一边畅意谈笑、一边细细品蟹。丰子恺的父亲中过举人,吃蟹很风雅,他先折蟹脚,后开蟹斗,用蟹的脚爪当做剔肉的针,吃完后,蟹壳非常干净,蟹螯上的骨头还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

回忆起儿时中秋节的快乐,丰子恺的记忆在舌尖上打转:“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丰子恺记得父亲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所以“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这种好滋味,在他父亲去世后,丰子恺再不曾尝过。

我的中秋记忆也与味道有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外婆家度过童年。外婆家住汉江边,那是一个美丽的鱼米之乡,夏天栀子香,秋天月饼香,当镇上小卖部开始有月饼卖时,我就知道中秋节快要到了。小卖部里只卖一种月饼,个头不大,奶白的酥皮,像极了光洁的白月亮,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月饼叫苏式月饼,就是它让我一直馋到了中秋节晚上。

终于盼到中秋节,那晚我们早早吃完饭,外婆便开始往院里的凉床上摆祭月的物品:月饼、西瓜,还有自制的凉粉。

对于祭月的仪式,我早就记不得了,当时的我一直眼巴巴望着那几块月饼呢!仪式结束后,我分到了小半块月饼,却不舍得马上吃。我用右手三只手指捏紧月饼,左手掌心向上在下面护着,生怕月饼的酥皮掉下一丁半点儿。我先使劲儿嗅了嗅月饼的香味,琢磨咬下去会是什么味道,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小口,真香啊!酥皮薄香,馅料沁甜……看我吃完月饼还意犹未尽地直吮手指,外婆把她的那半个月饼也给了我,摸摸我脑袋,笑眯眯地看着我吃。那种幸福甜蜜的味道,令我至今回味和思念。

但和丰子恺一样,自从外婆去世后,我再也不曾吃到那么美味的月饼了。

后来,我远嫁到广州。每年的中秋之夜,婆婆都会遵循广州传统,挂灯笼、炒田螺。中秋那晚的餐桌上,除了广式月饼和紫苏炒田螺必不可少外,菜肴一定有白切鸡、烧鹅、烧肉、蜜汁叉烧、九节虾、老火靓汤,果品也应时令地摆上了柚子、芋头、花生、菱角、柿子、板栗、香蕉、杨桃……琳琅满目,丰盛至极。我知道,婆婆在用丰盛的广州味道安抚我的乡愁。

中秋是什么?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是家的味道。中秋的文化韵味和温暖感觉,通过舌尖上的味道代代相传,那种凝聚在舌尖的亲情滋味令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品味亲情、口齿留香,这样的中秋佳节,温暖而美好。

新闻推荐

广州双雄得失几何?

中超观察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喆昨晚中超第一阶段大连赛区A组比赛收官。广州恒大杀入“争冠组”向卫冕冲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