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共论生物医药发展传统中药 应当走向世界

广州日报 2020-09-25 03:45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方晴、龙锟通讯员张英俊)9月23日-24日,作为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在广州举行,邀请多位院士和各领域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以及广州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

名老中医经验可通过

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

钟世镇表示,中药研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已有范例,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主要代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要提高,目前采用超声、微波等技术后,实现了效率高、产量优。他说,中医药传承中要创新,创新中要能超越。名老中医的珍贵经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暨南大学教授姚新生:

传统中医药学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姚新生教授认为,传统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传统中药不应单纯是作为西药创新药物的原料,应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说,传统中药材是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传统医药学在历史上对一切古老民族和国家的延续和发展、壮大,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对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尤其如此。中国天然药物可以分为传统中药、民间药、民族药、国外传入的药物,但传统中药材占的比例最多、起的作用最大,构成了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

尽早实施全人全程健康管理

程京认为,我国应该尽早实施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也就是从头到脚、从分子到器官、从心理到环境的健康管理。全人、全程指的是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依靠技术,最后能够做到每一个人过得健康、逝去得安详,对中间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争取做到想病不易。”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

中国干细胞产业规模

明年预计达1500亿元

苏国辉介绍,2015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635亿美元,年增长19.8%,2018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干细胞产业规模300亿元,年增长66.67%,2021年将达到1500亿元。

目前,全球临床干细胞研究数量已达到8000多项,超过700家公司正在进行干细胞相关研究,国际上已有14种干细胞药物上市。截至2020年7月,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12项干细胞临床药品申报,其中10项获得默认许可,可开展临床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

生物岛实验室年底组建

2000人左右创新队伍

徐涛介绍,生物岛实验室目前在再生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临床创新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安全和高端医疗器械五大方向布局8个研究中心,建立开放式科研—转化—孵化一体化平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链条。截至7月底,实验室累计发表文章280篇,预计到今年底,将组建2000人左右的创新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

要坚持创新

医药科技工作者使命巨大

杨宝峰介绍,我国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近3亿人,肿瘤每年新发病例380.4万人,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杨宝峰院士团队围绕国家急需以及重大疾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脂症等都有重要的研究,围绕着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发病的机制以及药物靶点、药物筛选和评价来研究药物。他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坚持创新,作为医药科技工作者担负的使命巨大。

新闻推荐

疫情下缘何能逆势而上一点一滴积累“创新因子” 广州酒家总经理赵利平: 共享员工、做强外卖、研发新品、 改良经典,压力下更加求新求变

赵利平广州酒家举办的点心挑战赛现场南粤风云人物5近日,有媒体梳理13家上市餐饮企业半年报发现,因受到今年上半年...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