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八十年:黄永玉首部版画全集面世

信息时报 2020-09-22 01:01

黄永玉木刻作品摘选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黄永玉 著北京画院 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2》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 《给孩子的心理学》蔡宇哲洪群宁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年8月 日前,96岁的黄永玉首部版画全集《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面世,该书收入了400余幅黄永玉创作于20世纪不同时期的版画作品,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该书的序言中,黄永玉说,“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这些木刻板子有如自己一半的历史骸骨,不离不弃地过了九十六年。”

被忽视的版画创作

近40年来,黄永玉的艺术创作基本以水墨为主,使得大众往往忽视了对其版画的认识。实际上,黄永玉的版画艺术特色鲜明,独开一派。他对于黑白的运用灵活自如,刀法变换,线面俱下,游刃入木,神而明之,其构思、立意新颖绮丽,画面充满童趣与幽默,形成了清新明朗的意趣和情调。

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盛起。少年黄永玉因看到版画家野夫的《怎样研究木刻》一书,开始行动起来。“我年轻时用厚帆布做了个大背囊,装木刻板、木刻工具、喜爱的书籍,还有一块被人当笑话讲的十几斤重的磨刀石。”他讲述那时的自己还不懂得木刻工作的意义,只浅尝到它的快乐。

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黄永玉,凭着对于生活的敏锐感受力和过人的天资,从为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做插图这条路开始,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20世纪50年代初,黄永玉受邀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筹建。而立之年的黄永玉开始尝试在新兴版画的创作与教学中寻找更深层的语言表达:他深入小兴安岭森林,创作了大量森林题材的木刻版画;他还去过云南,在路南县的额勺依村住了两个月,以名为“普支委”的女孩作为阿诗玛的模特,创作出此后享誉画坛的“阿诗玛”形象。

晚年的黄永玉虽然停止了版画创作,但他手中的刻刀促使他养成了从不松懈的习惯。正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所提到的,“我一辈子本事不大,受正式教育的机会不多。过日子倒是从来不敢苟且、不敢懒惰,怕都是刻木刻养成的习惯。”

亲选400余幅作品

此次出版的《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一书,是黄永玉的首部版画作品全集,其亲自甄选了400余幅版画作品,题材涉及新中国、新面貌,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及其他六个方面,创作时间跨度达五十载。这些作品通稿高清原色精印,还原了木刻作品的色泽与质感,画作细节纤毫毕现,全面展示黄永玉自成一格的版画艺术风格。

书中还收录了王明明、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人对该部版画作品,以及黄永玉版画艺术创作历程与风格分析总结的文章。透过这些作品和文章,读者更能直接感受到“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这句话的含义。

此外,该书还附有黄永玉艺术大事记及文献别册,使得该书不仅是其版画成就的全方位展示,还会丰富更多读者对中国现代版画史的认识,促进更多学者的研究,使这批国家文化艺术瑰宝的熠熠光辉得以永续。与该书上市同期,近日,同名展览“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也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余秀华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新版上市

近日,余秀华的处女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全新精装版上市。余秀华受出版方新经典文化之邀出席新书分享会,畅谈女性、婚姻、农村等备受关注的问题。

出版方介绍,《月光落在左手上》是余秀华的处女作,此次全新精装版收录了余秀华诗作140余首,包括十余首新作,另收入了记录诗人生活和创作环境的全彩图片。书中的诗歌呈现了诗人对爱情、亲情、日复一日的生活的感悟,带有村庄、土地的朴实气息,混合了女性丰富、敏锐的情感神经。

余秀华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出生时因倒产导致脑瘫,6岁才学会走路;第一本诗集出版后不久,母亲就被查出肺癌晚期;19岁嫁人,却走过了一段极为痛苦的婚姻;2015年,她离了婚。她的经历被导演范俭拍成了纪录片,斩获了国内外多项大奖。

她叹息命运不公,又勇敢地直面这些不幸。凭借饱含生命激情和张力的诗歌,余秀华在中国诗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然而,伴随着余秀华的名字一起闯入公众视野的,还是有人们给她贴上的“农妇”“脑瘫女诗人”等标签。对此,余秀华表示,“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前半生几乎从未踏出家乡横店村的余秀华,相继出版了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我们爱过又忘记》和散文集《无端欢喜》等多部作品。她引发了读诗热潮,让一度冷门的诗歌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歌手李健曾评价道,“我喜欢余秀华的诗,她的诗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有机的诗歌。"云里写诗,泥里生活",这也是我自我借鉴的一句话。”

据悉,余秀华的作品英文版已授权美国出版公司,预计将在2021年9月上市。

《半小时漫画宋词2》广州签售

日前,混子哥(陈磊)及半小时漫画团队携新书《半小时漫画宋词2》《半小时漫画科学史》以及《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来到广州购书中心,举办主题为“我要当学霸”的签售活动。

出版方读客文化介绍,自2017年《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出版以来,《半小时漫画唐诗》《半小时漫画宋词》《半小时漫画科学史》等陆续上市,将“漫画科普”风潮刮到了各个学科领域。近期该团队又推出《半小时漫画宋词2》和《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等新作。

当天签售还未开场,书城里就排起了长龙。在现场,陈磊以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主题现场作画,由在场的小朋友竞猜。在提问环节中,有不少小读者“催更”《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陈磊对此也做出了回应:“《中国史5》预计在这个月就能与大家见面。”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历史,却很讨厌死记硬背,长大后,我就开始尝试着用漫画的形式去讲历史知识”,陈磊在签售中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我希望我的书能够让孩子们真正爱上知识,学得更轻松。”

有读者问及明年的写作计划时,陈磊回应道,“明年我们会继续深耕世界史,争取把世界史这个系列完成,除此之外,还会继续写哲学史。当然,不仅仅是历史、语文之类的文科,我们也会对物理、化学之类的理科进行漫画化。我们"半小时漫画"系列的目标就是专治上课不明白。”陈磊最后总结道。

用身边事给孩子讲心理学

近日,《给孩子的心理学》一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该书也是国内少有的专门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学普及读物。

出版方表示,在青少年发展早期适时介入心理学自我教育,可以使孩子通过理解心理学知识,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形成做人做事的良好心态,建立学习、生活的正向反应模式,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正向发展。 “棉花糖实验”“羊群效应”“晕轮效应”“大脑的节省机制”……这些大人听来似懂非懂的心理学名词,其实背后都有心理学原理,并且在孩子身上都有体现。《给孩子的心理学》从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学习能力培养、破坏“日常迷信”及利用心理学效应做更好的自己等五个部分入手,分23节介绍了23个心理学小知识,犹如一份知识清单,借助23个幽默小故事让小读者在畅快阅读中全面提升心理素养。

作业、复习、同学关系、熟悉的生活场景、尴尬的交往瞬间等等,这些取材于孩子身上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素材,在作者笔下一一“见招拆招”,通过“案例故事、原理透视、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的结构,让孩子不仅能够轻松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原理,还能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的科学讲述,能够破除孩子可能产生的观念误区,从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的价值观,逐渐学会用更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新闻推荐

19日广州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穗卫健宣)广州市卫健委昨天通报,9月19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新...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