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对电动自行车出行规范管理了
珠 江瞭望
日前,《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其中提到,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制度,经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登记后方可上路行驶。同时规定,鼓励电动自行车销售者实行带安全头盔销售、对新购置的电动自行车实施带车辆号牌销售,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拼装电动自行车、拆除或者改动限速装置等。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出行便利和时速较高而迅猛发展。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3亿辆,其中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
然而,在没有规范约束的前提下,电动自行车便利、高速等特点就成了致祸的诱因。譬如,在驾驶人没有规则意识的时候,电动自行车的便利性被扭曲成可以走非机动车道,也可以上机动车道,甚至在两种道路上随意变换;时速较高也为超速行驶提供了条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慢行的机动车速度,由此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不言而喻,且有目共睹。
据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介绍,今年以来,广东省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多发,两类车辆的事故数量占到全部事故总量的57%,死亡人数占到了48%,存在安全风险较为突出等特点。仅就广州而言,2013—2017年五年间,广州市发生电动车火灾482起,死亡26人,受伤21人,直接财产损失达到1467万元。如此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表明,是时候对电动自行车在充电、上路行驶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了。
符合有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本无罪,围绕电动自行车的各类事故多发,关键还在于使用者多种形式的违规操作。究其原因,是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规模庞大的代步出行工具,在路权、行驶、停放、充电等方面没有一套完整有效果的约束规则。从这个角度看,广东省拟出台专门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值得期待。这有望大幅度改善道路出行秩序,降低道路出行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电动自行车之所以受欢迎并且形成庞大的道路交通规模,在便利与速度等特点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即总体出行成本较低。一辆普通的电动自行车不过一两千元,除了日常充电与维护费用外,均摊到七年的使用期内,出行成本很是低廉。所以,在规范管理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同时,要注意在注册登记等方面维持车主较低的成本,以此赢得民众对规范管理的广泛支持。
◎燕农 大学教师
新闻推荐
广州2019年“圆梦计划”市级补助即将发放将发放补助经费144.45万元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邓潇丽)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总工会获悉,广州市2019年“圆梦计划”市级补助即将发放。根据《广东省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