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数字化测绘助力名城保护每座历史建筑都将拥有3D身份证

羊城晚报 2020-09-19 12:38

现场数据采集

历史建筑三维点云模型赋色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赵燕华

通讯员市规资宣

老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致力探索历史建筑数字化测绘建档的新技术、新路径。如今,每座历史建筑都将有“身份证”了,并且还是3D立体的!

数字化测绘:

已为数百处历史建筑照“CT”

据介绍,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包含基础档案建设和测绘工作。广州在开展历史建筑测绘工作时,积极引入当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数字化测绘模式。具体来说,数字化测绘是针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不同保护对象的风貌特点和保护要求,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全景摄影等数字化技术,多方位、多角度地记录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要素和现状保存情况,为城市更新、历史建筑修缮等工作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同时可将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更立体、直观地呈现给公众,展示广州名城的文化魅力。

截至2019年底,广州已完成559处、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的数字化测绘建档。今年,将继续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历史建筑测绘新增建档145处。

也就是说,广州的每一座历史建筑都将拥有量身打造的“3D身份证”。

“3D身份证”长这样:

三维立体、纤毫可见

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数字化测绘建档具有效率高、精度高、完整度高的技术优势。

以一座三开间两进的典型祠堂为例,现场数据采集时间约为3个小时,效率数倍于传统测绘方式,可最大限度降低对建筑的干扰。

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快速获取历史建筑的三维点云数据,精确记录墙体的倾斜、柱子的歪闪、梁架的挠度等保存现状,精度可达毫米级别。通过无人机航拍、倾斜摄影建模和全景影像拍摄的技术,与三维点云数据配合,建筑室内、立面、屋面和周边历史环境等全方位数据都将被一一详实记录。

新闻推荐

广州科普日今日启动,231场活动邀你参与 体验点水成冰 看“华佗”做实验

康有为纪念小学的同学在科技活动摊位前玩得不亦乐乎。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摄机械臂写书法,让康有为纪念小学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