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广州日报 2020-09-13 03:44

《荷意》纸本水墨潘小明《荷风送香》纸本设色潘小明《红莲沉醉白莲酣》纸本水墨潘小明《竹外鸟窥人》纸本设色潘小明

潘小明的作品总体语言形式是传统的,但是作品的现代图式构成和笔墨组织却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从中即可看到他涉猎多画种的广泛兴趣,亦见出他综合多种绘画语言为我所用,整体把握画面的一种能力,尤其是以荷为主题创作的一批作品,更可见出他将传统绘画题材转换为现代意象的一种才气。

在中国绘画中,言-象-意的关系一直是核心问题,它充分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性。依据中国传统哲学,“意”具有首要的地位,就“言”或“象”的关系而言,“象”比“言”更接近于“意”,因而传统中国画作品多着眼于“象”,着眼于“象”近“意”,把“言”视之为立象、表意的手段和工具。

小明的作品同样注重“言”“象”“意”三者的关系,然而小明更强调“言”本身的现代审美意蕴,注重以“言”消解以“象”而达到对“意”的阐释。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具体物象作为一种存在物只是他“言”的一种符号,画面物象是否真实存在,线的外形或笔墨本身是否传达出“象”的品貌,即是否形似已不是他创作中的关注点,他所关注的是笔墨自身内质的表达,即笔墨在“言”过程中,笔感、笔意自身在画家无意识中构成的“文化密码”。他在宣纸上用墨、用笔、用彩所构成的图像,剥离了传统画的历史沉积,消解了古典图式固有的阅读习惯和程式化语言方式,代之以新的视觉,感受和符号刺激。他的绘画图像,尤其是“荷”的图像,是用一种带有现代意识的“墨象符号”,去拓展“言”的表现维度,是以水墨材料的性情和特点,以墨和彩的碰撞、分割、重组来构成一个新的有意味的水墨空间。这种水墨空间所营造出的言说图式是抽象的,内涵复杂的,在呈现出凝重、复合、动态的视觉感受同时,又不失一种飘逸与空灵的意味。

我说小明的作品语言是一种现代图式的表现方式,这并不否定他作品中的传统文人情结,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以“禅意”写就的一种旨意和特定的语言码,画面中那涂抹、泼洒的墨块和自由洒脱的线条,有着对传统深切的眷恋。但因其在“言”的过程中消解了传统绘画状貌物象的单一功能,使他在事实上已不是传统话语的延续,而是现代知识分子情绪与心态的置换,而这正构成了小明水墨绘画的整体,使其作品具有了耐人寻味的可读性和当代文人的话语品质。也依托于这点,画家的心像才在这特有符码式的“言”中行到了充分的传导。

小明作品的图像是作者在自然状态中一种自在、自为的创作心态的呈现。在他的这些具有现代意味的水墨花鸟画作品中,笔痕、墨迹所产生的意蕴与情思体现着他与水墨艺术息息相关的生命追求,体现着一种艺术精神的释放。这种艺术精神使他的作品在“言”“象”“意”的关系上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和谐统一。

罗一平(原广东省美术馆馆长、广东美协副主席)

潘小明,1963年出生于广西鹿寨,198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结业,2009年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广州画院先生画馆馆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秘书长,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养计划课题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美协理事。

新闻推荐

党建引领互联网企业“硬核”抗疫

3月12日,欢聚集团收到来自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发来的致谢函。函中写道:“广州市欢聚时代公益慈善基金会积极...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