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过路财神” 不做“甩手掌柜” 广州中央直达资金市级支出进度全省第一,支持呼吸中心等大项目建设
在大坦沙更新改造指挥部对面的广州呼吸中心工地。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粤港澳大湾区污水联合防治、广州呼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等11所学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儿医院等6所医院建设……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这些重大项目建设一部分的钱是来自中央直达资金。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不断释放新信号、推出新举措,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
为了给地方财力“输血”,今年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都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全部转给地方。其中万亿级中央直达资金在第一时间“一竿子插到底”,下沉到基层这一“神经末梢”,助力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广州市财政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广州各级财政及时将中央直达资金以及参照直达资金100%分解下达,其中直达资金市级支出进度达到79.11%,在全省各地级市名列第一,取得良好成效。直达资金市级支出进度较快是如何做到的?广州又如何用好中央直达资金,实现惠企利民?广州市财政部门对此进行解读。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
通讯员穗财宣
建立直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安排中央直达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当前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中央直达资金第一时间“一竿子插到底”快速落到基层,广州财政部门建立专班直联,当好“过路财神”。广州成立直达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下设“预算、国库、监督、信息技术”四个专责小组分工负责,实现与省财政厅和各区财政局上下级“直联”。及时传达上级工作部署要求,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直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大大提升直达资金工作效率。
保证资金直达,直接“惠企利民”。市财政部门压实各级主体工作责任,对直达资金单独调拨、定期对账,细化完善资金项目信息管理,实现资金台账与线下数据同步,确保直达资金及时拨付、账表相符、账账相符,使直达资金“一竿子到底”。同时,指导业务主管部门加强项目绩效管理,科学制定绩效目标,加快将资金拨付至受益对象、直接惠企利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广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强化监管直通,不做“甩手掌柜”。全力加强直达资金日常监管和重点监控,成立了跨部门中央直达资金和债券实施项目督查工作联络小组,促进全市形成合力,做实做细项目管理,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发现问题立查立改,推动中央直达资金和债券实施项目落地生效;同时,发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作用,对每笔直达资金增加单独标识,从资金接收、分解、到拨付、监督全流程跟踪管控,并依托全省在线联网监督平台与直达资金系统完成数据对接,确保直达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例如抗疫特别国债。中央下达抗疫特别国债35.7亿元,资金指标已100%分配下达至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其中市本级和南沙区的抗疫特别国债已100%支出完毕。
钱到基层用于“六稳”“六保”
钱到了基层,具体怎么花?按照早前部署,今年中央直达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三保”支出、防疫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广州及时下达拨付直达资金,重点用于疫情防控、保基本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以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央直达资金惠企利民的作用,
比如,安排抗疫特别国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污水联合防治、广州呼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等11所学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儿医院等6所医院建设等,为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提升区域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等提供了保障。
同时,安排企业优惠贷款贴息和疫情防控专项经费及就业补助资金,用于防疫设备及物资采购、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就业等,支持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
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项目,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安排困难群众救助项目用于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救助政策功能和资金保障效益;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项目用于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下达抗疫特别国债和安排特殊转移支付补助,加大对基层财力支持力度,保障区级基本财力,提高各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财力支撑。
以广州呼吸中心项目为例。今年积极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亿元,按照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同步“一竿子插到底”的要求,市财政部门第一时间下达资金指标,确保资金直达基层单位。7月8日,广州呼吸中心即形成第一笔支出,当日将支出数据完整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8月份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至8月21日该项目资金2亿元已全部支出完毕。
新闻推荐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广州的城市还是定格在“美食之城”,广州作为“美丽之城”的爆发力往往被忽略。事实是,汇聚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