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共建千亿级新产业
广东省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将催生出一个千亿级的新产业。石建华摄
白露之后的北京,天高云淡,气爽风凉,秋日的收获亦随风而至。9月9日,广州市白云区委、区政府一行来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的见证下,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支持广东省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下称“研究院”)的建设。北京大学方面指出,此次合作双方或将催生出一个千亿级的新产业。
●撰文:谭超云宣陈亮嘉郭海华
携手北京大学打造千亿级新产业
“在白云打造出一个上千亿级的产业园。”这是颜学庆在签约仪式上向与会者描绘的未来,他既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又是“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对这一次与白云区的合作充满了期待:“利用研究院"1+1+3"的平台,把相关的人才引进来,让相关的技术可以继续孵化,通过基金孵化更多的公司,集聚成白云的激光产业生态,整合激光等离子体产业链。”
据了解,研究院将按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标准建设,围绕飞秒拍瓦激光技术、激光加速器技术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促进激光加速器与医学、工业、电子以及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产业化速度,提供孵化平台。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表示,北京大学与白云区共建的研究院及产学研创新基地项目,是北京大学践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动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具体实践。北京大学将通过“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对激光质子放疗设备及相关产业进行专业转化,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转型做好服务。
其中研究院重点发展的“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是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研发生产治疗癌症的体积小、造价低的激光质子刀产品,将为癌症的治愈带来新的可能性。激光质子刀目前处于实验室装置阶段,拟在5年内研发出拍瓦激光器样机,实现拍瓦激光器小型化,10年内建成世界上首台激光质子刀肿瘤治疗医用装置。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常规加速器治疗设备造价在10亿元以上,且需要一栋楼来容纳,而该院所研发的激光质子刀,目标是将造价缩减至1亿元以下,且体积能够进入中小医院,未来或可催生上千亿的新产业。
为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培育激光等离子体产业链,研究院将以“1+1+3”的模式进行总体规划建设,即建立1个研究院、1个人才中心、3个产业转化平台。3个产业转化平台分别为:1家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支撑,促进研发成果市场化运营的公司;1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技术、项目、人才,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基金;1个将建设成激光等离子体核心技术源头区和产业发展集聚区的产业园。
探索产学研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
事实上,推动研究院最终落地的背后不仅仅是白云一区之力。在前期的沟通过程中,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是促成白云区与北京大学“联姻”的关键因素。
今年以来,为推动“拍瓦激光质子加速装置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落户白云区,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两次带队到北京大学对接;广州市委、市政府同样关注研究院落地的进展。正是省、市的襄助,使研究院“花落”白云从构想迅速成为现实。
而对于白云来说,这次合作具有明确的标志性意义:这是白云区近年来引进的首家由区政府和高校共同支持的省属民办非企业。长期以来,白云区在科技创新转化产业成果方面少有亮眼成绩,产学研链条未能成型,致使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动力源。欲突破这样的局面,此次与北京大学的合作被视为最好的敲门砖。
白云区委书记赵军明在签约仪式上说:“白云区以这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大学的合作,把北京大学的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与白云的区位、空间、市场、生态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人才支撑"全链条的创新发展体系。”
仅以人才为例,研究院落地后,拟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白云区即将拥有一支由北京大学组建的高端人才汇聚的科研团队。不止于此,研究院更可充分发挥人才中心的引才聚才优势,实现各方向人才的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乃至逐步建立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使人才资源辐射白云更多的区域、更多的产业,这对白云区而言才是意义非凡。
食髓知味,这次合作或许会成为白云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胆探索。如何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如何进一步拓展白云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引进高端研发资源,更好地实现科技和产业的融合?解答这些问题,为白云接下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样本,一个足够成功的标杆,正是此次合作的重要使命。
三大项目将成白云科技创新产业标志
毫无疑问,研究院的落地,将会是白云区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墨重彩之笔。众所周知,白云区过去存在大量低端低质低效的传统产业,随着时代的改变,白云的发展若想更进一步,产业的转型是必行之路,而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被白云新城等案例证明是可行之道。但是一直以来,科技创新驱动力的不足,成为限制白云区真正实现蜕变的一大痼疾。
正因此,近年来,白云区坚持“1358”发展思路和“强二优三”产业发展路径,欲将白云打造成重要的科技创新枢纽,不断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产业项目。尤其是已于今年落地的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正在谋划的中科脑智华南科创基地,再加上此次合作的研究院项目,被视为白云区科技创新三大未来产业的标志,甚至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招牌项目。
白云区之所以对这些项目寄予厚望并不难理解,因为它们均具有成为产业发展动力源的巨大潜力。例如华为,在2017年白云区与华为公司签订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便不断吸引其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入驻白云,其中不乏全国软件百强和行业领先企业。受其带动,去年白云区新增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758家,增量之大前所未有。而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更是会与其全球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科技示范区和高端人才聚集平台。
不仅是这三个项目,众多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项目已经在白云辖内多点开花,白云湖数字科技城28平方公里的建设蓝图迅速铺开,和龙科技创新谷融入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为主骨架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布局,民科园在支撑白云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二期亦蓄势待发,由此铺陈出的白云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未来更加清晰。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欧嘉福通讯员詹诗韵)记者从广州净水公司获悉,石井净水厂由于日常保持24小时长时间持续全负荷运行,池体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