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琶洲核心片区建设 逐浪数字经济 看海珠“赛龙夺锦”
今年1—7月,海珠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7.80亿元,增长48.6%。图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海珠如何在打造数字经济和城市更新双引擎上走在前列?
9月3日,海珠区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召开。海珠将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广州试验区”)建设为牵引,以深化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倡导务实、高效、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加快建设有活力有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奋力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创先争优、走在前列。
此外,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海珠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行动方案》。
●南方日报记者傅鹏
1寻“机”数字经济推进广州试验区建设
当下,广州正坚持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
琶洲核心片区是广州试验区的核心,需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为此,海珠将增强“赛龙夺锦”的使命担当,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琶洲核心片区建设,努力将琶洲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引擎具体如何打造?
目前,琶洲核心片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33个项目已有7个竣工、11个项目主体建筑封顶。位于琶洲的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21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总投资规模达745亿元。新引擎作用初步显现,1—7月,海珠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7.80亿元,增长48.6%。
为进一步发动引擎,在空间布局上,海珠正按照“最高水平城市设计、最节约集约用地、最优人居环境、最通畅交通、最美生态景观”的目标,高水平开展琶洲中东区、南区的控规优化和城市设计。
对外联通、对内畅通的实现同样重要。为此,海珠将加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岛路贯通工程和地铁11、12、18号线建设,配合好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佛环线等城际轨道和车陂路—新滘东路、鱼琶等过江隧道建设,力争港澳客运码头年底具备通航条件。
为构建产业生态集群,海珠按照“统筹发展、错位发展”的要求,推动琶洲核心片区与金融城、鱼珠片区协同、联动发展,共建国家级平台、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从数字经济细分领域来看,琶洲核心片区将打造数字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聚焦聚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重点产业,加快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在招揽了阿里巴巴、腾讯等龙头企业后,海珠将继续高标准招商引资,争取更多世界500强企业、“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项目扎根琶洲,同时推动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构建“头部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研发+金融”的产业生态集群。
好马配好鞍,海珠着力高效配置创新要素。如海珠加快建设琶洲实验室,积极开展前沿理论、核心技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力争与深圳鹏城实验室一道升级为国家实验室。力促拍地企业成立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支持各实验室、科研院所与琶洲核心片区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整合中山大学超算中心、中国电信广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功能,打造企业协同创新应用平台。
2发挥土地最大效应提升城区品质化水平
作为中心城区,城市发展需让每一寸土地、每一平方米建筑都发挥最大效应。同时,作为老工业区,海珠有大量的“沉睡”空间等待激活。为此,海珠强化“全周期管理”理念,以空间再生产为抓手,以绣花功夫深化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提升城区品质化、精细化水平。
当下,海珠城市更新工作进入关键期、冲刺期,多个项目全力推进:沥滘村作为该区目前改造体量最大的城中村,先后完成改造范围分区(安置区、融资区和启动区)及集体用地转国有用地的村民表决,完成启动区36.7万平方米建筑物拆除和复建安置房监管资金监管协议签订,共签订住宅房屋1282栋,复建安置房建设也正在抓紧推进。除了沥滘村外,新市头村已完成整村拆卸工作,准备开工建设;赤沙村、石溪村片区策划方案已通过市审批,其余10多条村社改造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
新的规划更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海珠正科学布局琶洲核心片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实现职住平衡、宜业宜居。该区也在布局更多高速光网、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化“智慧城市”建设。
同时,海珠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强化“一区”与“一谷”“一湾”的联动发展。针对中大国际创新谷这“一谷”,海珠正以新技术赋能提升传统产业,引领带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大纺织商圈打造时尚之都。针对海珠创新湾这“一湾”,海珠正统筹谋划产业规划和载体招商,打造大湾区生产性服务枢纽。
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城区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海珠也在推进绿色城市更新,完善城区生态网络。例如,海珠正加快推进环岛碧道建设,高标准打造阅江路等生态景观廊道;深化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工程,支持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谋划筹建国际湿地馆,助力广州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绵城市、低碳社区建设。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城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显示,预计2035年琶洲地区就业人口约80万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心城区需要吸引人才的不断涌入,海珠正加快推进中国广州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完善人才服务政策体系,打造人才集聚港湾。海珠更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引智引技引资力度,支持港澳台青年来海珠创业就业。
创业就业需要好的营商环境。为此,海珠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落实营商环境3.0改革措施,强化商事登记、工程建设审批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减流程、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推进首席服务官体系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广州互联网法院、琶洲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海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海珠生活也更加舒适。特别在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上,海珠正加快建设华师附中、中大附属国际创新谷示范中学;深化基层综合医改,组建以区级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城市医疗集团,创建市级健康促进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探索“大城市大养老”新模式,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适老化改造,深化跨境养老服务合作。
此外,海珠也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海珠品牌,提高城区文化软实力。具体来说,海珠正积极实施“文化+”战略,推进广州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建设,打造广州塔“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促进商旅文创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滨江路沿线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珠江沿岸文化精品长廊。推出更多都市游、生态游精品线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海珠正成为有活力有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新闻推荐
广东轻工业机械厂旧址的红砖仿苏式旧厂房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摄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娟)一栋有着50多年历史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