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党员为7.6万名学生讲“开学第一课” 广州南沙在校园播下“文明的种子”
95岁的老党员霍镜初为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刘伟摄
南沙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校园扫码回看直播
“今天大家都这么幸福,就更要读好书……”9月1日,在广州市南沙区91所中小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今年95岁、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霍镜初通过视频,从自己11岁时加入“抗日儿童先锋团”的经历讲起,为全区7.6万名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
这位已近期颐之年的“中国好人”霍镜初用他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岗位上的热情和坚持,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作为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南沙区珠江街在2018年便成立了以霍镜初为代表的“霍镜初好人工作室”,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宣讲队,这支党员志愿团队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南沙区内以多种创新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宣讲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南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霍镜初好人工作室”是广州市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沙区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抓平台打造、队伍培养、机制完善、活动开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形式,目前已经成立志愿服务队74支,注册志愿者近9万人,打造了多个有温度又有深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勉励青少年做新时代接班人
9月1日上午,当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霍镜初老人走进珠江中学初二(4)班教室时,充满惊喜与感动的同学们齐齐地向霍爷爷送上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天,全区91所中小学的7.6万名学生一起观看了霍爷爷的“开学第一课”视频,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等新学校的同学们也迎来了自己“开学第一课”。
“同学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霍镜初从自己11岁时加入“抗日儿童先锋团”的经历讲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理解,勉励同学们既要好好学习、坚定人生的理想和信念,也要从不浪费粮食、尊重师长等小事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做新时代的接班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霍爷爷这样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坚持奋斗。”珠江中学初二(4)班的很多同学就生活在南沙区珠江街,从小从父母街坊口中听到过霍爷爷的故事,这堂别样的“开学第一课”播放完后,霍爷爷的殷切教导和几十年如一日的示范给了同学们很多启迪,他们纷纷举手向霍爷爷表达起自己的感想来。
“通过对霍爷爷的了解,我深刻体会到做事贵在坚持,时刻坚持。像我幼儿园大班时便开始接触钢琴,到现在也已经坚持了10年,这10年里我每天也会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练习钢琴,现在已经在市级省级甚至是全国的赛事中获得荣誉。”学生蔡森茹说。
“视频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许多霍爷爷的先进事迹,不畏劳苦,乐于奉献,为党为民,细心育人,活到老学到老等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蔡靖雯表示,霍爷爷已是90多岁高龄,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传播党的声音,把学到的东西传给身边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令她十分敬佩。
“霍爷爷,是什么原因让您来到今日的南沙?”“霍爷爷,您退休之后,开办了课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广播,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在“开学第一课”现场,面对同学们的提问,霍镜初及其工作室成员也与同学们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
“联系群众需要"接地气"。”霍镜初说,走街串巷的村民活动、党建“大喇叭”等都是联系群众的好办法。“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磨炼坚强的意志,还要锻炼强健的体魄。”霍镜初老党员宣讲队成员曾胜中对同学们说。
潜移默化引导青少年
“我非常希望能将好的精神和行动传承下去,以后会通过加强家访、参加升旗礼等活动,多和学生沟通交流。”霍镜初表示,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对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希望能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勉励学生做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之才。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校园,在校园播下“文明的种子”,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以后想当一名医生,今年疫情给大家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希望能当一名医生拯救生命。”现场有学生表示,听了霍爷爷的故事很受鼓舞,以后将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为人民服务。
已经有38年教龄的黄桂珍老师表示,从2010年开始,珠江中学开始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红色教育进校园的活动,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通过举办"红色教育进校园"相关活动,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老一辈的革命家是怎么走过来的,正是有他们的坚持和奋斗才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要让同学们懂得和发扬这样的精神。”黄桂珍说。
这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拉开了2020—2021学年霍镜初老党员宣讲队进校园的一个序幕。早在2018年,珠江街党工委就以“中国好人”霍镜初同志命名,成立霍镜初好人工作室,组建霍镜初老党员宣讲队。两年来,他们一直活跃在南沙的市民群众中,用微电影、广播剧、骑行队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用街坊市民、孩童少年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在日常的一次次宣讲、活动,或是电影、剧场中,成为了南沙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品牌。
接下来,党员志愿者宣讲团还将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主题征文、书法、演讲、漫画比赛等形式,用青少年喜爱、覆盖面广、能积极参与的方式,陆续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宣讲队还将积极与学校沟通,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学校的思政教学活动,融入党日团日队日、主题班会等活动之中,紧紧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文明实践在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先要把人动员起来、聚集起来、团结起来。
这支活跃在南沙社区、校园、机关单位的霍镜初老党员宣讲队的成员既有驻扎社区的基层工作者,也有常年热衷公益的“南沙好人”,还有“90后”年轻小伙,他们有个共同身份——党员志愿者。
霍镜初老党员宣讲队成员李洪表示,宣讲队成立之初,理论宣讲通常以读文件、讲政策、听讲座、看视频为主,为了让群众坐得住、听得好、学得透,宣讲队成员采取定期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针对群众不同需求“量身定制”讲稿和宣讲形式,并在团队内试讲,及时听取群众反馈等。
去年,霍镜初作为珠江街“党建大喇叭”《讲好珠江故事》栏目首期嘉宾,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引起了热烈反响。
疫情防控初期,宣讲队就第一时间通过直播等方式,教育引导居民提升防护意识,勤洗手、少出门。如今的宣讲队尤其擅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南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加出新出彩。
除了宣讲队,还有更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地生根。田间地头的党建大喇叭、广场舞音箱里不间断地响起别具地方特色、朗朗上口的快板,除了可以播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护知识以外,还能将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
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南沙区共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红色文化浸润,党建引领促发展,南沙基层治理焕发新面貌。一个又一个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品牌实践活动在校园、街巷落地生根,南沙区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实、做深、做活。
撰文:宾红霞柳时强郭雯珺林春萍
新闻推荐
石奇珠主持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93次主任会议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于9月22日召开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魏丽娜通讯员穗仁宣)9月1日上午,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93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