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增城纳入考核的8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
“你们快看,水里有好多鱼!”站在新塘镇久裕桥上往下看,只见永和河中鱼儿畅游,岸边粉红色的美人蕉盛开。从污水直排、臭气熏天到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永和河黑臭河涌的“摘帽”过程,成为增城区黑臭河涌整治的一个缩影。
为坚决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夺取国考大墩断面水质达标目标任务的胜利,近年来,增城区坚持工程手段与监管措施并举,扎实推进黑臭河涌整治。目前,全区5条纳入国家住建部考核的黑臭河涌均已完成整治工程,并顺利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的复核验收。其中,永和河已达到“长制久清”标准;上邵涌、腊田埔灌渠、牛屎圳、细陂河整治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初见成效。此外,纳入广州市考核的金紫涌、何屋涌、百花涌3条河涌也基本实现“不黑不臭”。
多举措开展整治
作为东江一级支流,永和河增城段长13.6公里,集雨面积44.58平方公里,流经新塘镇、永宁街,流域范围涉及12个行政村。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疏于管理,河道被周边居民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堵塞,水质恶化严重,成为城市一个环境“毒瘤”。
转变在2016年开始。永和河黑臭河涌整治被纳入国家住建部考核,吹响了永和河“蝶变”的号角。近4年时间里,增城从清除河道垃圾、淤泥到完善截污管网,从两岸生态修复到排查整治污染源,全力以赴推进永和河整治工程。最终,永和河于2017年底基本消除了黑臭。
根据广州市监测数据显示,自2019年3月开始,永和河水质已连续17个月保持“不黑不臭”标准,实现了“长制久清”。为了进一步优化永和河一河两岸水环境和水景观,目前,永和河增城段二期整治工程也已进场施工,正有序开展2座水闸重建及3公里堤岸修复。
事实上,在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新塘镇和荔城街,黑臭河涌治理已成为近年污染治理的工作重点。为了确保在2020年底前全面剿灭黑臭河涌,区水务局和有关镇街攻城拔寨,同步铺开了上邵涌、牛屎圳、细陂河、百花涌、何屋涌、金紫涌等黑臭河涌的整治。此外,派潭镇以灌溉为主要用途的人造渠——腊田埔渠也被纳入了整治范围。
“在整治工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新建河涌沿岸截污管网对污水进行收集、清除垃圾淤泥、消除内源污染、复绿堤岸提升景观等手段,全面提升河涌水质。”区水务局河湖库管理所工程师张海林介绍道。
常态化加强监管
走在荔城街的百花涌畔,只见河水清澈,边坡整洁,崭新的灰白色石护栏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河道里不时看到保洁船往来穿梭,打捞落叶垃圾。
从百花林水库出发,在雁塔汇入增江,百花涌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增城中心城区,其水环境直接影响增江河“一江两岸”的水质状况。2017年以来,荔城街在全面铺开百花涌黑臭河涌整治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河涌保洁及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处理涉水污染问题,有效巩固提升了黑臭河涌整治成效。
记者了解到,当前随着工程措施全部进入收尾,8条黑臭河涌整治成效初显,加强河涌的常态化监管,进一步推动河涌实现“长制久清”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为此,增城区在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及达标单元创建工程的同时,广泛发动河长、水务、环保、城管、住建等部门,加强对河岸垃圾、河面大面积漂浮物、工业偷排、黄泥水直排等问题的排查整治。
不仅如此,政府大力倡导“开门治水”理念,发动全区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及志愿者参与“万人巡河”,鼓励群众进行有奖举报,及时发现并整治涉水问题,让政府的黑臭河涌整治工作变得更“接地气”,更为“给力”。
“目前,广州市每个月都对8条黑臭河涌进行水质监测,通过氨氮、溶解氧、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4个指标对黑臭整治成效进行量化。从目前的监测状况来看,今年以来8条河涌均保持了"不黑不臭"标准,距离实现长制久清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张海林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颖诗)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发挥图书馆在基层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8月22日,由区图书馆主办、区图书馆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