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分财产 叔嫂串谋假诉讼

增城日报 2020-08-28 14:08

本报讯 (记者黄婧琪 通讯员黄煦婷 江丽仪)假借条、假官司,为少分财产给妻子,精明小叔子机关算尽,伙同嫂子虚构百万元借款事实。以为“如意算盘”打得好,最终逃不过法网,被判虚假诉讼罪。

小叔子面临离婚危机嫂子火上浇油将其告上法庭

阿文与阿凤(均为化名)因感情不和闹起了离婚,2012年6月,阿凤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同年9月法院作出不准予离婚的判决。2013年2月,被告人罗某(阿文的嫂子)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阿文及阿文名下的公司偿还借款370万元,阿凤对阿文的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该案审理期间,阿凤否认了债务并申请对借据的形成时间进行司法鉴定。

2013年5月,阿凤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审理过程中阿凤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阿文却提出罗某起诉其与阿凤的民间借贷纠纷涉及的诉讼金额较多,请求法院中止审理。同年11月,法院作出了一审离婚判决,因存在罗某与阿文等人的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法院未对夫妻财产进行分割。两人离婚后,阿文及其家人私下与阿凤商谈财产分配,阿凤同意了分配方案,2014年5月,罗某向法院申请撤诉。

小叔子拒不履行方案被前妻起诉嫂子故伎重演主张实现债权

但当阿凤让阿文履行分配方案时,阿文却拒不履行。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阿凤于2014年12月向法院提起财产分割诉讼,该案经法院最终判决,阿凤分得700多万元及部分房屋。2016年5月,该案判决生效,阿凤向法院申请执行,而罗某又玩起了第一次的“把戏”,拿着阿文于2016年4月底向其出具的以承诺今年5月30日前还清370万元为内容的承诺书,再一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阿文等人偿还借款370万元。

■法院发现疑点重重自以为高明 终是搬石头砸脚

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过程中,法院发现罗某的诉讼存在疑点:一是经司法鉴定,罗某提交的3份“借据”中有两份是后期补签的,而第3份“借据”所对应的借款,阿文无法对其去向及用途作出合理说明,阿文亦承认第一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庭审时对借据作了虚假陈述;二是罗某在进行大额现金借贷时,没有任何支付凭证,不符合现实生活中一般交易习惯;三是罗某两次起诉的时间节点与离婚案件的时间节点密切相关。因此,法院于2017年3月以涉嫌虚假诉讼将该案移送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而在得知被立案侦查后,阿文于2017年6月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370万元转入罗某的账户内,三天后,罗某以阿文已主动归还借款为由向法院申请撤诉。法院以该案涉嫌虚假诉讼已移送公安机关侦查为由,裁定不准许罗某撤诉,并驳回罗某的起诉。后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罗某犯虚假诉讼罪。

■法院判决

区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罗某明知阿文(另案处理)与阿凤进行离婚诉讼,为使阿文在离婚财产分割上获得更多利益,与阿文一起虚构阿文向其借款的事实,提供虚假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阿文、阿凤等共同归还其“借款”人民币370万元本金及相关利息,并提供了虚构的“借据”及相关银行转账记录。

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罗某无视国家法律,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其行为已构成虚假诉讼罪。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罗某不服,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广州中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不法动机和目的,滥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通过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隐瞒真相、伪造证据等方式,致使法院作出错误判决、裁定或调解文书等司法文书,从而获取不当利益或规避应承担债务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案中,被告人罗某为帮助小叔子阿文获取更多的离婚财产,在涉及离婚诉讼及财产分割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两次提起虚假民事诉讼,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且严重侵害夫妻一方的合法权益,应依据以上法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新闻推荐

《城市梦》今日上映 记录城市管理“攻防战攻防战””

《城市梦》剧照本报综合报道《生门》《好死不如赖活着》等高分纪录片的导演陈为军近日推出新作《城市梦》,该片于...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