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遇 再造新格局
广州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穗商务宣供图
有着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广州,是一座历久不衰的商业城市。
作为我国对外交往的窗口,拥抱着以商业文明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远来的商舶与海风相伴,为这座城市带来商贸文化的滋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如何在全球经济演变中屹立不败之地。背靠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发挥华南乃至国际的贸易枢纽作用,仍是广州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谋划中国经济下一程的重要内容。
作为联结国内外两大市场、引领国内外双向开放的重要区域,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在新征程中育新机、开新局?立足国内国际,放眼长远发展。对于“双循环”的趋势把握,不仅在于找到顺势的方向,更要在危机中逆势而上。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广州充分发挥“一核一带一区”核心引擎作用,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一
广州拟将广交会秋交会开幕日作为“营商环境日”。这是全力提供周到服务、培育发展沃土,让企业领跑城市、让市场活跃城市的又一重要尝试。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从1.0到2.0再到3.0,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连续三年实现“三级跳”。
2020年的第一天,广州为企业送上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大礼包”——正式启动营商环境3.0改革,从五个方面共提出了26项改革任务、82条具体举措。
跑出新速度,开办企业从“4个工作日以内”到仅需半天;释放新活力,“四新”经济从行政监管到建立容错机制;解决老大难,企业注销从“跑断腿”到“一事一网一窗”办理……
不断创新的广州,聚焦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从“政府端菜”向“企业和市民点菜”的转变。
“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看来,对标国际指标,让市场主体“打分”检验,正是营商环境“广州样本”交出的答卷。
外资企业用脚投票,总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渣打银行大湾区中心落户广州天河。“这里人才、外贸、金融资源强劲,同时在政策开放的推动方面具备引领作用。”渣打银行华南区CEO吴乃莘充满信心。
持续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是这座活力之城的有力依托,更是面对风险挑战的强大支撑。
根据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广州第一次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首位。在营商环境“你追我赶”的时代,中小微企业迅速恢复运营,人才的高流入、高留存率,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定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竞争力。
这场疫情大考倒逼广州以解决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营商环境改革进一步提速和深化的重要内容。而在新发展格局之下,持续增强营商环境优化与吸引企业投资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是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广州服务双循环能力的固本强基之举。
一座具有改革开放基因的城市,正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努力为超大城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探索新路。
二
战疫期间,钟南山院士在跟客人的会谈中,透露了与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这是一家以动物饲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企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华南地区活禽交易关闭,大部分饲料企业停产或销量大幅下降。位于广州的海大集团的销量却同比增加30%,增速与去年同期相近。
逆势上扬的韧性,源自于产业链的积淀。“目前,海大集团在农业全产业链上均有布局,并成为了全国细分市场领域的领头羊。”海大集团常务副总裁程琦表示。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旗下的道口金科发布了《中国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广州经济复苏指数实现三个领跑:领跑一线城市,领跑万亿GDP城市,领跑人口超千万城市。
广州经济社会应对疫情的承压能力,以及后疫情时期的快速修复、反弹能力,根植于先前布局培育的深厚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这里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有年产值超百亿元行业共26个,其中,超千亿元行业4个。
越是在全球复杂多变的发展格局下,越要健全产业链,越要抓住关键问题,补齐短板,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建立高效率的内部循环体系。
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对供应链变革影响巨大。目前,我国正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广州也亮出了数字新基建发展“路线图”,实施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四大新基建领域实施专项行动,打造“十大新基建试点示范项目”。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热火朝天,此前73个总投资1800亿元的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集中签约、揭牌,不仅是开启万亿级产业的新想象,更是在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
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新技术、高技术产业与原有丰厚的产业基础的相互联动的机遇,既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更有利于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为确保“双循环”中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夯实发展根基。
“希望通过百度和广州市、广州开发区的共同努力,以广州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通等"新基建"领域的合作更上一层楼,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的新高地、智能经济发展的新样板。”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早前“云”动工上对广州寄予厚望。
三
两天前,广州铺建了一条更为宽广通畅的海上之路。
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投入使用,碧波浩荡的珠江口广州港航道上,首次出现10万吨级与15万吨级巨轮同时双向通航。这条出海航道是珠江出海口的深水主航道,也是珠三角港口群连接国际航道、通达国内外港口的水路运输大动脉。
坐标广州最南端,广州南沙港区迎接着往来的货轮,货物的吞与吐之间,一手连着广阔的国际市场,一手连着庞大的经济腹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教授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国内市场效应”原理表明,国内大市场循环可以支撑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可以在功能上实现互补,而国内市场需求较小的小国经济则不具备这种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要扩大内需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和畅通。
背靠大山,中有珠江,面朝大海的广州,凭借优良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成为人们南来北往的门户,华南地区的流量担当。在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文银看来,商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现金流、信息流……“万流归宗”的广州是一个“把握了成长规律的城市”。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
广州南沙全球优品分拨中心项目复制到海南,通过搭建开放性的数字服务贸易平台,为跨境相关产业和服务商便利对接自贸港政策,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两个循环畅通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气血充盈”。
积极发挥综合性门户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等功能的联动效应,全面构建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是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抢抓新机遇的实践和作为。
日前,广州首列国际邮包——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正式开行,班列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预计在15天后抵达波兰。这是广州中欧班列继满洲里、凭祥、吉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线路后,开通的第5条进出境线路。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效带动全市和大湾区开放型经济上水平上台阶,持续增强高质量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广州将在国家实现双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挑战不小。
脚踏实地,韧劲很足,空间更广阔。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周甫琦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穗卫健宣)广州市卫健委昨天通报,8月26日0-24时,广州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