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各区经济数据发布:六区增速高于全市,三区“扭负转正” 重大项目拉动复苏 主要指标逐月改善
各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图为天河区加速推动天河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南方日报记者刘力勤摄
近期,广州市各区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发布。GDP总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天河区(2445.91亿元)、黄埔区(1595.29亿元)、越秀区(1555.3亿元)。广州11个区中,越秀、天河、南沙三区的经济增速为正,其中越秀区增速最高,达0.8%。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周期,成为大多地区GDP增速出现下降的重要因素。重压之下,各个地区的发展成色、优势特点更为彰显。水落石出,人们亦可总结不同地方面临的问题与待补的短板。
部分短期的、非周期性、非结构性因素消退后,广州各区二季度GDP增速普遍明显好于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改善。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速“风向标”
2020年上半年,越秀区(0.8%)、天河区(0.6%)、南沙区(0.3%)、从化区(-1.8%)、增城区(-2.4%)、海珠区(-2.4%)六区的GDP增速,高于广州市上半年GDP增速(-2.7%)。其中,增速为正的三个区的共同特点是,第三产业占比远超一、二产业。
在工业供应链断裂、复工复产受阻、用工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成为支撑经济整体逆势上扬的中流砥柱。纵观公布了各项经济数据的行政区,第三产业实现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亦为正增长(第三产业增幅:越秀区1.30%、天河区1.10%、南沙区4.70%)。
越秀区上半年1555.30亿元的GDP总量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07.30亿元,占比为96.9%;天河区第三产业占比同样较高,上半年其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87.31亿元(全区GDP总量为2445.91亿元),同比增长1.1%;南沙区自2019年始,第三产业增加值就已超过第二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超过五成。
具体而言,作为广州市老城区与中心区,越秀区并不以农业、工业见长,市民消费和都市文化的复兴,将直接影响该区的经济活力。数据显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0%,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
结合天河与越秀的数据可知,两区GDP实现正增长的“秘密武器”,还在于两区在互联网信息行业的布局。疫情虽然阻碍了线下流通,却为线上经济提供了崛起的“窗口期”。
1-5月,越秀区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2.1%。天河区是全国软件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全区软件行业的营收占据了广州市的半壁江山。上半年,天河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1%。
相对于越秀、天河,南沙区“外向型经济”占比更为显著。尽管多个地区普遍面临出口下行的压力,但上半年南沙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等指标依旧喜人,两项指标均列全市首位。该区港口货物吞吐量1.6亿吨,同比增长3.7%,进出口总值1057.5亿元,同比增长16.3%。
全市各区对提振一季度经济颓势的决心明晰可见,集中体现在各地主动实施的“固定投资”层面。其中既有民间资本对区域发展的看好(例如白云区民间投资增长68.0%),也有政府大力引进重大项目,借势布局新产业的举措(例如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项目建设全面推进,5G等新基建新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209.4亿元)。
●外来人口占比较多区域受冲击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出口”因为疫情、国际形势的影响而出现低迷,进而拉低了整体经济增幅。这在经济增速相对落后的区域尤为凸显。千年商都广州的优势产业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以“投资”拉动为主,便更易成为地方应对经济下行趋势的抓手。
如今,广州各区均已交出上半年的答卷。排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类“非常”因素,各区若要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时期跳出下滑的泥淖,需要正视现已出现的发展短板。
与越秀区相邻的荔湾区,同为广州市人文气息浓厚、可供开发用地有限的老城区。上半年,荔湾区GDP增速同比下降10.8%。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荔湾区工业生产小幅下降的同时,服务业亦出现较大降幅。该区经济发展所倚重的社会消费领域,正是受疫情冲击影响较为严重的领域。
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普遍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现代服务业与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成色,决定了第三产业势头。上半年,荔湾区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4.16亿元,同比下降19.7%。这也说明该区在服务业的科技投入与知识集聚方面还有待加强。
花都区与番禺区则不同于的中心城区。这两个行政区的工业占比较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花都区42.2%、番禺区34.0%)。支柱工业行业是两区第二产业的“晴雨表”。番禺区规模以上五大工业行业下降3.2%;花都区产值居前的六大行业中,五个产业同比都有不同幅度下降。
上半年,广州部分地区GDP虽然总体呈现负增长态势,但最为“拖累”其经济增速的要素已然远离。白云区即为典型。该区经济运势的结构性特征与其他大多地区不同——第二产业增幅实现了同比增长2.4%。之所以白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为-8.50%,实为第三产业拖累。
这也与白云区的人口构成相关。截至2019年末,白云区常住人口最多,达277.96万人。但其户籍人口数量只有108.02万人。户籍人口仅占据常住人口近四成。可见该区是外来人口扎根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疫情带来的区域交通交往阻隔,让外来人口占比较多的地区,消费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由此,白云区第二产业的有限正增长,依然无力对冲第三产业的大幅“跳水”;固定投资的同样增速无法抵消全区消费的低迷。随着下半年来穗人员的逐渐归位,社会运转驶向正轨,白云区的经济持续复苏值得期待。
●各区加紧布局重大项目
隐藏在广州各区经济“半年报”数字背后的,是各区为日后发展做出的布局。当前,以投资拉动GDP,是多个行政区的普遍策略。但是,投资并非一味地“下猛药”,以往依靠房地产市场投资的状况早已一去不返。目前全市各区的“热门”投资对象,是现代产业前沿的新基建、科创等重大项目布局。
琶洲成为海珠发展的“数字引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提升为省重点打造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琶洲挂牌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大数据方向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海珠区在琶洲投资导入的5G资源,将使该地区产业优势“锦上添花”。
黄埔区上半年经济运行过程中,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等4个指标增长幅度进一步扩大,体现出新经济业态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活力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能力。上半年,该区引进项目超半数属于IAB、NEM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累计超2000亿元。
南沙则提出,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今年以来,南沙集中签约动工的项目中,无论从数量、体量还是质量上都能看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南沙未来主抓的方向。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该区通过引进丰田新能源、广汽蔚来、恒大新能源等“三辆车”,旨在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除了实打实的实体产业投资外,各区还在软环境的建设上做文章。
上半年,天河区新洽谈入库项目88个,目标完成率58.6%;签约南方数码等项目34个,落地广物国际物流等项目27个。新增企业3.9万户,占全市新增企业的23.1%……市场主体的数据显示,该区在疫情期间通过营商环境3.0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后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增城和从化则通过延展产业链,带动消费复苏和乡村振兴。例如,虽然疫情使线下消费受阻,该区的直播带货、送货到家、社区团购等新型消费迅速补位,成为疫情冲击下增城消费市场上的一抹亮色。上半年,增城区以新型消费为代表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3.47亿元,同比增长34.9%,拉动线上零售额提高16.9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各区的经济均已呈现复苏迹象。受外部因素影响不同,复苏程度有差异。上半年,各区开展的产业布局、环境建设、项目引入、科创赋能等活动,正如一颗早年埋下的种子,将在未来百舸争流的经济发展中,展露峥嵘、各领风骚。
上半年广州各区经济数据
区域
地区生产
总值
增幅天河2445.91亿元0.60%黄埔1595.29亿元-2.90%越秀1555.30亿元0.80%番禺935.49亿元-3.60%白云925.28亿元-8.50%海珠907.01亿元-2.40%南沙759.3亿元0.30%花都717.46亿元-6.90%荔湾466.67亿元-10.80%增城458.34亿元-2.40%从化166.27亿元-1.80%新闻推荐
实践馆二楼仿温泉造型,借助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还原温泉地区的红色文化“内核”。1月19日,“老温泉新活力”实践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