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率先推行垃圾分类“栋长负责制” 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全市第一

南方日报 2020-08-13 06:46

科普馆里的机器人可以回答所有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谭札烽摄

通过“厨余巴士”和“云村码”,白云区对城中村厨余垃圾实现全流程管理。谭札烽摄

“快递的纸皮要回收,不可以投进其他垃圾桶里。”自从当了自家房子的栋长,白云区同和街白山社区的赖碧伟每天站桶5个小时,督促租客做好垃圾分类。“我既是党员也是栋长,一定会坚持站桶。”

白云区作为广州人口第一大区,城中村流动人口倒挂情况明显,社区没有物业管理,租客缺乏主人翁意识,垃圾分类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如何破题?白云区在广州市率先推行城中村垃圾分类“栋长负责制”,逐步完善村社督促房东、房东督促租户的管理机制。

8月11日,记者走访白云区发现,目前该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覆盖农村、城中村以及住宅社区。截至6月,全区厨余垃圾日收运量从2019年上半年的40吨稳步提升至近1000吨,进市终端量占全市40%以上,分类率超过20%;其他垃圾日均收运量同比减少约1000吨,在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居全市第一。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通讯员云宣

城中村破题:“租户分类精准投,栋长监督整栋楼”

“如果租客不配合做好垃圾分类,我就不租给他。”罗俊彪是同和街白山社区西街38号的栋长,他管理的出租屋住着90户人。自从推动“租户分类精准投,栋长监督整栋楼”之后,他每天都在租客微信群上转发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大家了解广州市垃圾的分类方法。

“现在无论是楼道还是大街,都比从前干净了很多,老鼠、蚊虫都少了。”他告诉记者,如今每天可以分出厨余垃圾大半桶,其他垃圾则从原来的7桶减量至3桶。

白山社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东部,临近同和地铁站D出口,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常住户数6881户,常住人口13520人,其中户籍人口2025人。社区流动人口量大,出租屋较多。

“我们调查发现,城中村的大部分来穗务工人员以外卖、就近小餐馆就餐为主。”白云区城管局二级调研员赵吉林告诉记者,“如果把小餐馆管住了,就能完成60%的餐厨垃圾分类量。”

那么,如何管住小餐馆的垃圾分类?8月11日早上,一辆绿色小型“厨余巴士”驶进白山社区西街,徐徐停靠在一品湘木桶饭餐馆前。保洁人员完成餐厨垃圾收运后,随即拿出手机扫一扫墙上的“云村码”,记录下该餐馆的餐厨垃圾分类情况。

白云区开发“云村码”微信小程序,对城中村出租屋以及临街餐饮档口实行“厨余公交”收集模式,实现管理人员实时监督、精准督导。将“云村码”反馈的分类情况与出租屋、档口租赁挂钩,实行“不分类就劝退(租)”办法,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从前,很多餐饮档口会把餐厨垃圾直接倒进下水道,有了“云村码”监控记录后,餐馆如果哪天垃圾收运量突然变少了,城管部门都可以马上掌握,以此调查垃圾是否已经按规定分类收运。

据同和街道办副主任高敬荣介绍,推进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后,白山社区平均日产垃圾量约11吨,其中厨余垃圾约2吨,其他垃圾约9吨,分类率约18%,由原来的日收运量1桶增加至11桶。

打造样本小区:趣味化宣教激发全民参与

城中村以外,住宅小区的垃圾分类又有哪些创新做法?8月11日中午,记者来到了白云区鹤龙街道金碧雅苑小区,一间设计活泼醒目的“四叶草小屋”垃圾分类宣教馆马上引起了注意。原来,“四叶草小屋”的标识出自原广州雕塑院院长俞畅之手。

“城市是大众共同生活的环境,像卡通人物所展现的一样,心怀美好,保持童真。”工作人员介绍。“四叶草小屋”垃圾分类体验中心占地300余平方米,“小屋”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设有垃圾分类宣传区、游戏互动区、雅苑花舍等。

“叮!”“我先答对了!”记者走进“小屋”,三位小朋友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抢答,小宇站在蓝色区域,第一个拍下了答题按钮。赢得比赛的选手,将可以到幸福超市领取一份小礼品。“该做法避免了单一的知识宣讲和枯燥的说教。”鹤龙街党工委副书记钟文芳告诉记者,“这里还有手工学堂、垃圾分类直播、环保实践营等寓教于乐的玩法,突出专业性和趣味性。”

厨余垃圾除了分类收运,还能有哪些处理办法?在“四叶草小屋”的旁边,一间“雅苑花舍”完整地展示了厨余垃圾循环利用的全过程。在两个绿色的厨余垃圾发酵桶上,贴上了“发酵中,请勿打开。”的字样。原来,经过发酵桶的特殊处理,厨余垃圾12小时的堆肥发酵,就可以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可用作肥料。在雅苑花舍里,各种时令水果和鲜花,正是社区居民使用厨余垃圾转化的肥料种养的。

通过趣味性的垃圾分类宣教激发全民参与热情,一直是白云区开展垃圾分类的指导思想之一。为掀起垃圾分类宣传热潮,鹤龙街在金碧雅苑小区内设置了垃圾分类吉祥物、垃圾收集点宣传栏、路灯广告、电子显示屏标语、电梯广告视频等100多处。历经半年探索,金碧雅苑小区成功创建为市级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已全面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支持率达到100%。小区目前平均每天收集垃圾80桶,其中厨余垃圾最高达17桶/天(约1.7吨),分类率达29.8%,垃圾总量较开展前减少了20%,分类准确率超过95%。

农村硬件提升:垃圾处理中心化身科普公园

要实现垃圾分类无死角全覆盖,就不能让硬件设施成为农村的短板。在白云人和镇,有一个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完全颠覆人们的想象,这里不仅没有苍蝇满地臭气熏天,还能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旁边建设的垃圾分类科普馆还有机器人互动,让垃圾分类变得趣味十足。

进入人和镇垃圾分类科普公园,首先看到的是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该厨余垃圾处理站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有车载进料及桶装进料两种方式,工艺采用好氧微生物分解的处理方式。“这套系统最大的特色就是投放前不需要经过二次分拣,垃圾直接倒入后就会进入处理区,两次自动分拣后,餐厨垃圾中混杂的金属、玻璃纸品、塑料纸品会被清除。”赵吉林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垃圾倒入进料口后,整个处理流程采取全密闭运作模式。处理中心一共设置了6个垃圾处理箱,每个每天可以处理5吨垃圾,且系统可以连续进料,满负荷运转24小时可以处理30吨餐厨垃圾。

在科普公园里,垃圾回收站也化身主要景点之一。人和镇和区供销联社在这里共同打造的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点,主要分为宣传展示和对接回收两个空间。除了针对辖内的环卫工人等回收废旧物品,也对接收购市民分类出来的可回收物。该站主要辐射服务人和镇鸦湖村、大巷村约8000人,预计年处理可回收物1100吨。

“废报纸0.9元/斤,铝合金4.5元/斤,包装箱内泡沫1元/斤……”记者看到,该回收站墙上公示的可回收物价格基本与市场持平或略高于市场价格,可回收的种类则远多于市场,废弃的白色泡沫也可以回收。回收站设有废纸区、废金属区、废塑料区、废玻璃区,基本涵盖了生活垃圾中所有可回收物的类别。“这里的回收站主要是公益性质的,赚钱不是目的,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垃圾回收。”回收站的负责人周良权告诉记者。

打造人和镇垃圾分类科普公园是白云区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硬件设施的一个缩影。自从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该区投入2亿多元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进行全链条提升,去年以来,全区新建改建分类投放点、分类收集房2587个。疫情发生后,白云迅速在全区垃圾收集房加装854个紫外线消毒灯、707台臭氧消毒机,同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整治提升,让群众更加安心,带动垃圾分类率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疫情来时挺身而出岁月静好默默守护

彭会德白云疾控抗疫专题文/伍仞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区级疾控机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