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政协《关于优化增城区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出炉 五方面建议助力优化增城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之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竞争力的高低,是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为广州的东大门,同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节点、核心位置,增城的营商环境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上半年,区政协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围绕“优化增城区营商环境”展开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增城区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优化,特别是在园区规划建设、政府服务效率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步显著。但仍存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未能到位、企业管理与服务未能周到、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环境未能更好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未显完善和产业招商服务仍欠实招等亟须改进的问题。目前增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报告建议,政府应把企业生存发展摆到优先突出的位置,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法治、配套等方面的扶持。
记者陈惠瑜
把企业发展摆到突出位置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当前增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对改善增城区投资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报告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目标,树立“安商优商”意识,把企业生存发展摆到优先突出的位置,加强面向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对标学习、案例学习,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倾心尽力扶持、热情主动服务企业。
一方面,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人员考核激励机制,让一线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学会与企业家打交道,切实拉近情感距离,让企业家愿讲真话、敢讲实话,多深入企业了解真实情况,多从企业角度换位思考。另一方面,建立监管人员责任落实与失责追究机制,加强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教育培训,坚决整治对企业进行“推拖绕吓”等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
同时,积极搭建更多常态化、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引进与服务。引导落户企业加强与周边居民的良性互动,如通过招收当地人用工等方式,建立良好关系,结成“命运共同体”。
加强对政策落实措施的研究 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根据调研显示,增城区法治环境仍是企业较为关注的方面。报告建议政府加强对政策落实措施的研究,不断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具体包括积极探索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机制,形成全区一致的稳定政策体系,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照章办事;加强对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及村居干部的巡察,严查寻租谋利、权钱交易等不法行为,保障企业正常活动,并树立依法办事理念,依法妥善处理涉企纷争;建立必要的行业自律及约束机制,加强对面向企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依法监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影响营商环境的假冒伪劣违法行为,树立增城区良好形象。
建立“困扰清单”和“容错机制” 宽容企业发展
近年来,增城区着力于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但总体仍是“雷声大、雨点小”,领导重视、反复强调,而业务人员跟进不力、办法不多。报告建议,建立企业“困扰清单”和“容错机制”,宽容企业螺旋式发展。
凡企业在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前提下仍遭遇困扰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建立台账清单,专人专案限期解决,研究化解措施,再逐步转化为区里的扶商惠企政策与制度;部门人员要充分理解企业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对企业在成长中的无心之失与假冒伪劣的故意违法这两类行为,要正确辨识、区别对待,对企业的非故意性过失,若无严重后果,均应予以宽容,善加疏导、加强整改,让企业纠错、改进有更大的空间等。
构筑产业链条完整性 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多样性
近几年来,增城区着力打造千亿级的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但“有大企业无完整产业链”的局面尚未完全改观,而在产业体系上第三产业弱小、在产业生态上中小企业困顿的问题仍然突出。调研中,不少受访者认为,增城区支柱产业不多,产业生态的多样性、丰富性不足,不利于扩大就业,宏观经济体系缓冲击、抗风险的能力下降。
对此,报告建议政府部门要淡化唯GDP是从的片面观点,树立稳定宏观经济体系、扩大居民就业和提高百姓生活便利性的理念,切实改变轻重失衡的问题,摸清各区域产业链上企业的底数,根据产业链完整性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缺什么补什么,营造产业生态多样性,在大力引进和服务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和主题园区建设等办法,为中小民营企业解决用地、融资、招工及信息服务等问题。
实施“基础设施延伸”工程 疏通企业要素流通微血管
增城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基本骨架日趋完善,但有些地方“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公尺”未能打通,让企业颇为揪心。其中,调研中有不少受访者认为增城区医疗水平偏低、优质学位较少,“就好医”“入好学”困难问题比较突出。
报告建议,政府在继续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建设的同时,要着眼于企业园区及企业所在地,健全企业连接至公共路网、污水管网、电网、互联网的“私家通道”,特别是要对原有村级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等进行改造建设,实现统一排放、集中处理。同时,努力完善公交系统,创造条件增设公交站点,优化与各地铁口、商业区的线路连接,增加公交班次等。
此外,多途径、多形式完善企业园区周边的学校、医院、商场、农贸市场及文娱场所等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不断提高生活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提升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并通过“管教结合”“刚柔相济”的人性化举措,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日常管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颖诗)记者从仙村镇日前召开的2020年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暨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联席会议获悉,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