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荔湖新城塑造未来新格局 拉开城市骨架,打造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

南方日报 2020-08-10 06:37

荔湖新城现有项目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近日,广州市增城区发布了关于征求荔湖新城城市设计意见方案的公告。增城的城市新名片——荔湖新城规划也随之浮出水面。

按照公告,新城规划范围大概以荔湖为中心,北至增城万达,东至增江,南至塘头水库。具体而言,沿着新城大道,从增城广场至前海人寿医院的城市中轴线及其周边,面积达65平方公里,这里也是增城政治、文化、经济资源要素最密集的地带。

从增城城区到荔湖新城再到增城高铁站、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乃至通达莞深港澳,借助轨道交通和创新轴带的串联,增城中心城区的从北向南不断拓展,塑造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的生态都市形态。

增城有一千多年建城历史,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荔湖新城的规划建设背后,推动增城摆脱既往束缚,改变空间格局、拉开城市骨架,真正成为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

生态生产生活融合,荔湖新城是一个区域面向大湾区的新格局,更是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国际大都市的生动写照。

用活绿色生态底子

滨水而建,与水交映,夹岸繁花,风光旖旎。铺设红色沥青的三层立体碧道为观赏“增江画廊”美景提供了更多角度,精心打造的荔湖湿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当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院副院长张振辉带领团队走进荔湖,一下子就被这里优质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有山有江有城有村,绿色生态的底子浑然天成。”

荔湖新城规划呈现一心、一轴、两核、一环、多廊道、多组团——

一心是指将荔湖、增塘水库、增江碧道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作为生态绿心,纳入城市生态框架,构建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一轴与两核即建立政文发展核心以及中央商务核心,双引擎联动形成城市发展主轴;一环即环绕生态绿心、串联特色产业组团形成综合服务环;多廊道与多组团基于生态网络体系框架所提出的刚性保护及控制要求下,由绿色通廊划分形成城市细胞组团,引导特色产业空间簇群发展,营造蓝绿相依、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

张振辉说,参照国际大都市经验,荔湖新城规划秉持生态本真、都市场景、科技园区三个总思路。“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建筑用地只占不到37%,山水生态占比超过六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院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可斌认为,把生态融合到城市发展的内涵里是现代都市发展大势所趋,比如瑞士苏黎世是世界上整体生活指标最高的城市,那里有灯火璀璨也有湖光山色,有繁华喧嚣也有归园田居,还有历史悠久的小巷点缀其间,这都是荔湖新城规划发展的可参照案例。

“在设计理念上,我们的自然风貌与周边的山水充分衔接。不盲目造城,以最高标准去建设荔湖新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编研中心主任张迪瀚说,因为当地地势低洼,下雨会形成积水,也就有了现在的荔湖景观。荔湖不仅可以调节气候,也能愉悦身心。在新城的规划中,须发挥好荔湖生态核心功能,尽可能保留原有自然生态,有限度进行开发。

产业项目面对一线湖景

荔湖新城作为增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的重点区域,通过“拓、构、优、落”四大策略提升整体产业格局。未来产业发展大方向将聚焦康养娱乐、创新服务、智能制造三大主题。

目前,增城低碳总部园进驻荔湖新城,正在分批建设并投入使用,将打造成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广州前海人寿医院2019年底落户荔湖新城,目前一期正式落成并进入试运营阶段。同时,多项产业项目及设施已确定落户荔湖新城,如碧桂园华南设计总部、广州市政集团总部、1978国际人才港湾、天恩双语学校等。

张振辉介绍,荔湖新城产业主要分为南北两大集聚区,北部主要是政务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的枢纽,已经集合雪松、碧桂园、广州市政集团总部、1978人才港湾等大型企业。

相比北部沿着新城大道纵轴铺展产业项目,南部则是依托荔湖大道的横轴做文章。“这条横轴大约1公里多,环境优越、空间广阔,这里将像琶洲一样,把一线湖景留给创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二三线位置逐步布局居住、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周可斌说,参照荷兰等国外经验,这里将集中发展高端高新高质产业,由荔湖大道中向两边散开,从高密度到低密度延伸。

“在产业引进上,我们主打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产业。目前已经落地的低碳总部园,是以初创企业的孵化为主,已经具备科创特色。”张迪瀚说。

广州西子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去年进驻低碳总部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谢立为感受到“这里环境变化很大,有了一些CBD的气息”。他透露,贵州遵义的企业代表近日采购电梯时,看到低碳总部园周边环境优越,流程规范,很顺利就签下订单。谢立为表示,配套环境也是企业实力的体现。

低碳总部园经过2年招商,已拥有博士18人,硕士21人,高级工程师25人,中级职称37人,知识产权数900多件。吸引了爱思普科技、正艺资讯、东部燃气、宝狮新能源等200多家知名企业进驻。

“新城将结合增城人才落户、高端人才引进、财税补贴政策加大对产业的吸引力,尽量从实际情况和企业利益出发,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服务。”张迪瀚说,目前已配套前海人寿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增城区中医院以及黄冈中学、增城第一中学、增城碧桂园中英文学校、石滩中学、罗岗小学等医疗、教育资源,成熟的公共服务对产业与人才有更强的吸引力。

大枢纽塑造城市大格局

紧邻荔湖新城南侧的增城高铁站是除了新塘外,增城的另一个大交通枢纽。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去年公布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全市将从如今的“五主三辅”格局优化成为“五主四辅两预留”,这就意味着,广州未来将规划有11个高铁站,新塘站和增城站纳入其中。

以轨道交通为观察样本,荔湖新城南北两侧分别坐拥增城广场交通枢纽和增城站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增城站是汇集国铁、地铁(广州地铁16号线、东莞地铁4号线)的综合交通枢纽。

片区内,地铁21号线已通车,地铁16号线规划已落实,而刚获批复的大湾区“横贯铁路”佛莞城际(又称地铁28号线)有望通过支线经过荔湖往惠州,如无意外将在此处设站与地铁16号线交汇。

而在荔湖新城往南,增城站作为广汕高铁一个重要停靠站,设有2台6线,同时预留远期引入赣深客专增城支线、松山湖支线、东北客车联络线的条件,并预留引入城际条件。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早前曾表示,广州东部过去最大的交通枢纽长期以来是黄埔港,随着近年来城轨、地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开通,轨道交通正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交通枢纽。

这反映出以人才聚集流通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改变过去以货物流通为中心的建设思维,以依托水运发展的港口物流等制造行业,正逐渐蝶变为以轨道交通为依托的创新型产业。“城市最核心的功能设计也发生转变,即以人的需求为主,交通也是如此。”

产城人融合,过去先有城市再有产业再招徕人才;但现在是先引入人才带来产业再构筑城市。“这说明产业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枢纽成为人才不断流入的入口。”张振辉说。

城际轨道的不断开通将重构珠江东岸的空间版图,逐渐形成一条大湾区东翼创新轴带。

面向未来,大枢纽塑造大格局。

荔湖新城让中心城区从北向南拓展,为摆脱既往束缚,拉开城市骨架注入新的动力,让增城真正成为现代化中等规模的生态之城、宜业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撰文:朱伟良郑四方

新闻推荐

一物业经理 获见义勇为表彰

本报讯(记者钟林威)近日,西宁派出所相关负责人来到新康居委,对路遇车祸出手相救的豪进山湖珺璟小区物业经理高税进行表彰并发...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