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疫情“假期”后,有学生逐渐养成“慢性格” “拖拉”会让孩子变成“差不多”先生

信息时报 2020-07-12 00:43

日前,有些一年级的家长频频反映,经过之前一个学期的培养,孩子才刚适应小学生活,学会准时上学、明白要按时完成作业等校园规则。然而复课后,似乎又将这些规则都忘记了,每天都赖床不愿意上学,做作业也拖沓,吃饭洗澡等都慢慢的。其实,家长们都能理解,孩子的天性都是玩,刚开始读书时并非是真正的喜欢,而是任务式完成家长或老师的要求而已。但还是担心,拖拉会影响学习和性格发展……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本期解答专家:黎启韶,中小学一级教师,北山小学副校长,广东省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区级评委组专家、广州市教师资格考核面试官、海珠区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海珠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创建视导组成员。疫情期间,在校牵头组织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形成了集“资源展示”、“心理调查及辅导”、“教学监测”等功能,实现了在线学习“资源汇聚、功能整合”的目标。

“拖拉”容易成为学习障碍

专家黎启韶表示,孩子之所以在疫情后出现“拖拉”的坏习惯,一是由于前期居家学习的节奏比较慢,同时也缺乏教师当面的督促与指导,逐渐养成了他们的“慢性格”,虽然说“慢性格”在居家学习阶段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如果这种风格延续到疫情后的学习中,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性格发展带来以下两种危害:

一是形成学习障碍。返校后,由于“拖拉”的性格可能会让孩子跟不上节奏,学习上渐渐追不上集体的步伐,形成自卑的心理和孤僻的性格,同时,由于知识链的断裂,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用功无力,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在自卑与知识链断裂的双重打击下形成学习障碍,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伤害。

二是变成“差不多”先生(或小姐)。“拖拉”的性格会降低孩子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对于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与工作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差不多就行”的态度,最终成为一个庸懒无为的人。

“拖拉”形式多样

父母要学会辨别

父母该如何辨别孩子的行为是“拖拉”呢?

黎启韶认为,一般情况下,孩子“拖拉”的坏习惯主要有软拖拉和硬拖拉两种。硬拖拉是指,孩子虽然知道任务需要完成,但由于懒惰拖拉的性格,导致他们不愿意完成,直接用语言拒绝父母,甚至以哭闹的形式拒绝。

而“软拖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孩子不会直接拒绝任务的完成,但却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去完成,常以“等一会儿”、“迟一点吧”的借口间接的拒绝任务;口头上答应了父母,但却没有实际的行动表现出来;已经开始完成任务了,但在过程中精神分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仍不能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的质量很低,马虎了事。

如何纠正孩子“拖拉”行为?

1.意识到逃避拖延解决不了问题

黎启韶表示,有的孩子不想完成任务,例如写作业,感觉作业太多了,心理上有压力,所以有了暂时逃避的心理。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醒,让孩子认识到拖延下去的后果,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去体验拖延所带来的后果。例如,给孩子规定星期天下午五点后不允许写作业,不管是否写完都不能再写了。如果孩子没有完成,要按照事先规定来执行。不能完成作业,孩子要自己面对惩罚,孩子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2.家长可以帮孩子把目标分解

例如,面对作业时,如果一下子告诉孩子全部作业,可能他会感觉比较多,完的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是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部分,约定每完成一部分可以休息活动一会儿,那么效果就会好很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休息的时间和休息方式要有所限制,不能过长,不能以打手机游戏代替休息。若孩子出现违反约定的行为,可以给予一些惩罚,让孩子学会遵守约定。

3.感受到完成后的喜悦和开心

恰当的鼓励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因为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非常需要有成就感的。因此,当孩子提前就完成了任务,家长可以及时给予赞赏,甚至可以给孩子一点惊喜,例如期望已久的小玩具、向往已久的游乐场等等,这样让孩子有充分的满足感,在下次面对任务时,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4.树立劳动意识和时间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的完成,帮忙打下手,在家务劳动的时机中,讲解家务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看到妈妈做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哪些程序,这样的劳动会让全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当孩子看到了这种辛苦的过程,并意识到它的价值时,他会渐渐地树立起劳动的意识、时间的观念,从而改变“拖拉”习惯。

家有烦心事

“为什么要读书?”

家长该如何回应?

日前,家长张小姐在辅导四年级的儿子做作业时,遇到孩子多次提问“为什么要读书?”一开始,张小姐就以读书才能获得好分数,才能读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赚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理由来教育孩子。但孩子听完之后不理解,学习态度依然不积极,甚至一副“只要不读书,不做作业,做什么都可以”的态度。请问,该如何更好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读书”呢?

本期邀请孩子家长伍女士来分享她的教育理念。伍女士认为,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他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学习的态度。张小姐儿子的情况,暴露了孩子缺少进取的学习态度。当孩子提出“为什么要读书?”的疑问时,大多数父母的答复都是“为了将来的前途发展”。这样,容易让孩子理解为学习是为了以后一个未知的事情,并非心甘情愿的享受学习的过程。

父母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时,不要只动嘴说道理,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入手去引导孩子。例如,孩子不爱学习,但特别爱玩枪、航空模型、坦克模型等玩具,会经常把这些模型拆开,又无法将玩具恢复原貌。这种情况下,他爸爸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与孩子讨论起武器装备知识和军事知识,两人因此交谈甚欢。最后,爸爸才把话题引申到学习上,“你这么爱玩武器模型,又知道这么多军事知识,将来你也许能成为一个军事家。”此时,爸爸再次提醒:“想要当军事家,先要考上军事学校,否则这个理想就无法实现啦。”话说到此,儿子理解了,要当军事家,现在就要好好学习。

其实,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目的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把孩子带到工厂,带孩子去农田体验,还可以带孩子到还多逛逛历史博物馆,让孩子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孩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向着自己的远大理想为之努力。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新闻推荐

“高考房”需求强劲考生多选择钟点房

信息时报讯(记者叶佳茵)受疫情影响,今年高考延期至7月7~9日进行。途家民宿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7日~8日期间,广州高考考点附近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