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区群众的小康生活就有“家门口免费就医”的幸福感家门口就医 1元钱买单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路去看病,只花1块钱;如果要注射,再花1块钱。这样的好日子对于74岁的陈伯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看病准备几百块钱在身上,再花费半天一天去镇上是必须的。”他说。“一元看病”好政策来了后,不但是钱省了,时间也省了——看病外加走路往返才花费一小时。实际上,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得知,不仅仅是花都看病便利又实惠,包括增城、黄埔在内,也都在推行农村居民村卫生站门诊“一元看病”模式,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据了解,广州市、区两级财政在2010年~2018年投入接近20亿元,基本建成了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晨阳、涂端玉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涂端玉、伍仞、林霞虹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一元看病”模式
村卫生站为农民治病,每次只收一元钱,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
破解看病难、治病贵难题
儒林村卫生站坐落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北部,当地的“一元看病”模式家喻户晓,为村民解决了看病难、治病贵的大问题。村民钟玉英“点赞”家门口卫生站称:“以前看病要走好远的路,现在走两步路就能看病开药,我们全家九口都是在村里解决看病问题。”儒林村卫生站医生邱华告诉记者:“拿一位糖尿病老病号来说,他在卫生站看病挂号只要1块钱,每月往返4次,月花费4块钱;如果他去外面治疗,同样的药物至少花200多块钱,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现在一年可以省好几千块钱。”
“一元看病”到底是什么模式?时间回溯到2008年,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发布《关于批转花都区开展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每次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2016年,“一元看病”模式升级——兑现了与城乡居民医保的衔接。按照“先医保制度报销+后财政补助”的标准,村民在村卫生站就诊先到医保门诊报销,自付部分由区财政予以二次补助,强化了医保与政府风险共担机制,改变了村民的“小病拖、大病扛”的就医习惯,也有效遏制了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十余年过去,一个个乡村卫生站建了起来,随着“农村医疗健康服务网”越织越广,花都区群众的小康生活也就包括了“家门口免费就医”的幸福感。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底,花都区村民享受诊疗服务1126.2万人次,为村民直接减负18845.2万元。
“三医联动”助居民家门口见专家
不仅仅是群众满意,基层医务人员也“越来越满意”——记者获悉:广州在岗基层医务人员人均年收入从改革初期的4.43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8.84万元,医务人员投身参与医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调动;全科医生则以签约家庭医生的方式成了居民的“健康守门人”,目前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已开展签约服务;接受过签约服务的居民,满意及比较满意的达95.4%,逾九成愿意在协议期满续约。
据了解,广州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在皆按照“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改善激活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活力;在农村地区,广州市推进村卫生站和乡村医生管理体制改革,把村卫生站作为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管理,提升了村级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区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设备配置,配齐配强基本设备和关键设备。
有了硬件、设备,不能没有“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项目、学员项目、转岗培训项目、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省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培训基地、“广州?伯明翰全科医师医联体共进计划”等项目的推进,提升基层人才的服务能力。
“三医联动”也是广州医改一大亮点。近年来,广州市提高了基层普通门诊医保结算标准及报销比例,经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三级医院的参保人普通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可提高10%,更多居民由此愿意首诊到基层、小病到基层。此外,全市三级公立医院都参与了医联体建设中,11个区共组建了144个医联体、覆盖了435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得居民们在家门口也能看上大医院专家。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基层医疗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创建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9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0个区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绩居全省前列。
专家:广州基层医改体现公益性和活力
在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家骥教授看来,近年来广州基层医改走在广东省前列,其中最突出的是创新“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既体现出公益性,又防止管理死板的问题。而花都“一元看病”模式正是广州基层医改的突出代表。
王家骥认为,广州基层医改坚持公立为主体,政府对基层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巨大。他透露,国家要求每万人拥有2~3名全科医生,目前广州整体上每万人拥有将近3名全科医生。广州对基层卫生工作的投入也起了成效——广州的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A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数量在全省都是最多的。
谈及未来广州基层医改方向,王家骥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医防结合”,尤其是区一级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融合,建设“医防共同体”。他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建设发热哨点、发热诊室,有条件的最好能建设发热门诊。此外,他希望未来公共卫生资金、医保资金、民政救助资金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实现有机融合。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奚慧颖通讯员花公宣)6月21日,广州花都警方通报:6月20日,花都警方接群众(陈某男,55岁,花都区人)报警称,发现有2名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