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乱、小 后疫情时代汽车后市场急需破局

新快报 2020-06-17 09:57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张磊付花

这边厢汽车后市场容量有望破8万亿规模,那边却是“散乱小”格局。数据显示,中国拥有维修企业60万家,配件贸易20万家,然而年营业规模3亿以上的企业不足100家,甚至没有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疫情冲击下,汽车后市场又是怎样的光景?跟随新快报记者步伐去广州市场探个究竟。

编者按:当乘用车保有量突破2.6亿辆后,中国无疑已从全球汽车制造大国成为消费大国,助推汽车后市场总容量持续走高,未来5年有望破8万亿规模。然而,在市场巨大潜力之下,国内的汽车后市场却呈现“散乱小”格局。后疫情时代,汽车后市场该如何破局实现产业新业态?集群车宝的产业互联网S2B2C模式给出了答案。

5年“夫妻档”走在歇业边缘

位于海珠区的一家汽修门店,是典型的“夫妻档”,黄师傅凭借专业且过硬的技术,历经5年有余,拥有了一定的保有客户,曾经生意也有不错的时候,但近两年明显感觉生意越来越难。

“门面租金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房租水电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黄师傅表示,之前店内至少三分之一的营业额都是来支付这些固定支出,就别谈还有其他配件成本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一点生意都没有,都是拿积蓄和借钱在支撑门店生存。“最近时不时萌生出关店的想法。”据了解,疫情期间黄金地段门店的每个月损失额都超过50万元。

记者在该门店发现,对比起一些连锁店的客流量来说,该店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看就是做熟客和街坊生意。而位于天河区的个体汽修门店老板梁先生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店内的生意主要靠熟客维持,基本上没有新客光临。

业绩难以攀升

人才问题日益突出

2年前,张先生与朋友合开了一家美容快修店,前后投资过百万元,目前平均单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下,维持在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每个月刚好够发员工工资,业界很难有一个较大的攀升。

“每天感觉都是在熬,还不知道何时是头?”张先生表示,现在感觉干个体汽服门店就如同“鸡肋”,弃之那上百万元打水漂,继续做下去又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更关键的是,做汽服门店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涉及的关联领域众多,门店的运营场景极为繁多,突发事件极为频繁。“方方面面都需要去管,耗材的采购,易损件,全车件的采购、报价、验货、安装。”

而对于门店生意还不错的周先生则向记者表达了新的烦恼,那就是人才的严重不足,流动性很高。据悉,目前大多数汽修厂技师多是传统的“师带徒”的方式,真正系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的从业者并不多。“带的3个学徒走了2个,主要就是嫌薪资过低,而汽车技能学习又需要很长时间,学徒很难坚持下去。”

线上流量旺丁不旺财

互联网+道阻且长

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6.18”已开启,对于加盟“天猫车站”的陈店长却有些高兴不起来,每到电商大促销的时候,尽管能带来很大客流,但是却属于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因为仅靠那点服务费,也不足以支撑起门店的运营。

“国内市场工时费普遍偏低,绝大部分门店利润来源是依靠配件差价,但差价其实早被线上平台赚取了,赚点廉价安装补贴费,是无法支撑人工和房租。”陈店长称,有限的场地和人效被这类低廉的安装服务所占有,大家将成为线上平台的廉价劳动力,这类流量旺丁不旺财。

业内人士表示,在互联网O2O模式之下,尽管通过线上促销,能够带来流量,但门店想要转化其它深度服务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些流量绝大部分是新到店用户,对门店的信任度不高,车辆安全对用户来讲是第一位,初次到店不会把深度维修保养交给门店服务。“流量转化是有条件的:门店的场地够不够、工具设备是否齐全、人员配置如何、专业诊断水平如何、配套的供应链是否支撑,这都是流量转化的前提。”

(下转22版)

新闻推荐

海珠:TIT科贸园将变大型商业体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娟)近日,海珠区TIT科贸园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开始征询意见公示,将在广州塔南地区建设大...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