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野泳者增多,有专家提醒家长让孩子远离野泳 如遇溺水者 要见义“智”为

信息时报 2020-06-30 01:00

亲水平台设有“河涌水深,注意安全”的标牌。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子垤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今年入夏以来,溺水事故高发,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溺水事件,令人痛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3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各项要求,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沙面下水阶梯、金沙洲彩滨中路亲水平台、滨江东路亲水平台等位置,虽有设立警示标志,但是野泳者对其熟视无睹,更有甚者在无任何救生措施情况下下水游泳。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队长邓跃晖提醒家长,暑期要看管好孩子,不能让孩子去野泳。如果遇到落水者应该怎么办?他建议要见义“智”为。

走访

沙面下水阶梯 铁栏杆被拆掉一根 不少人从此处下水

荔湾区的沙面,原本有两条下水阶梯,市民可通过阶梯到下面亲水平台玩水。近两年,有关部门为防止市民下水野泳,已在阶梯岸边入口位置用约两米多高的铁栏杆围住,并在岸边摆放了多盆绿植挡住。

6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沙面下水阶梯,看到该位置依旧是铁栏杆把门。不过即便是铁栏杆把门,加上岸边赫然在目的“水流湍急,游泳危险,注意安全,珍惜生命”警示牌,都无法挡住野泳者的热情和决心。记者留意到,在靠近阶梯入口处,有一根铁栏杆被拆掉了,形成可一人通过的缺口。当天下午,记者看到有三四名野泳者,有的背着救生圈,有的带着橙色充气囊通过该缺口下去野泳。

滨江东路亲水平台 轮船从旁经过 野泳者熟视无睹

位于海珠区滨江东路的周周乐群众广场的亲水平台深受野泳者喜爱。6月24日下午4点许,记者从海印大桥步行到周周乐群众广场。在桥上,记者看到有不少橙色气囊在珠江水面浮动,有的气囊处于珠江中间。等到记者走亲水平台,才发现原来那些充气囊都是野泳者所背的。

一名刚上岸的野泳者跟友人交谈,称自己刚刚先游到二沙岛,再游到海印大桥,后又游了回来。记者观察发现,滨江东水域地处珠江主航道,货轮和水巴来往频繁,一些野泳者游到江中心时与擦身而过的游轮距离不足10米。

随后记者又去到附近的洲头咀公园,那边也有一个下水点深受野泳者喜爱。不过当天记者去到看到洲头咀公园正在升级改造,整个公园已围蔽起来,无法去到该下水点。

金沙洲亲水平台 有人没穿救生衣 在江中划单人艇

6月25日下午,在白云区金沙洲彩滨中路的亲水平台,很多市民带着小孩子在玩水。记者留意到在亲水平台与珠江水面中间有木栏杆围着,当天珠江水位较高,市民只要下几步台阶就可跟珠江水亲密接触了。

在亲水平台对出的水域,也有不少野泳者在游泳,多数为中年男性。其中有一名中年男性带着年约十来岁男孩在亲水平台不远处游泳,看得出男孩不大会游泳,中年男性一直在旁指点,两人都没带救生设备。记者还看到江面上有一男子在练习划单人艇,该男子也没有穿救生衣。一名刚上岸的大叔告诉记者,“不游浑身不舒服。”其表示,自己几乎每天都会去游,但会带救生圈下水游。

警示

国务院发布今年第3号预警

暑假来临,天气炎热,加之汛期降雨强度加大,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6月21日,重庆潼南区发生8名小学生溺亡事件,令人震惊,令人痛惜,给各地各校再次敲响了警钟。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3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各项要求,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一是宣传教育要落细。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提醒学生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不要私自下水游泳,更不要到无人看护水域玩耍;遇到他人溺水要沉着应对,以最快速度寻求大人帮助,不要贸然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悲剧。

二是家长监护要落实。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运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及时向家长进行防溺水风险提示,督促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掌握孩子行踪,切实做好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管,严防离校期间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是风险防控要落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水域隐患治理。

建议

熟悉水域或存在不可预估的危险

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队长邓跃晖告诉记者,去野泳的人,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也好,对大自然的定位度不够,“他们以为去的那个水域没什么问题,也会认为自己水性好,不怕。”

邓跃晖说,实际上大江大河水域并不是人们看到的风平浪静的,比如涨潮、暗涌、水下植物的生长,包括船舶行驶经过带来的一些波浪冲击等等情况,都存在不可预估的危险性。

暑期将到,邓跃晖提醒家长们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能让孩子们去野泳,“以前我们青少年每年的死亡率是以交通事故为主,但是近几年有个明显变化,就是青少年死亡率是溺水身亡的最多。”

遇到溺水者 先报警再扔救生设备

遇到落水者应该怎么办?邓跃晖表示,他不赞成下水救人,“万万不可盲目救人,我曾经在泳池试验过,我没办法将一个孩子拖上来。”邓跃晖说,水下救援是很有难度的事,对一个人的体能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他不建议见义“勇”为,要见义“智”为。

邓跃晖说首先肯定是拨打110报警,之后看岸边有没救生设备,有就抛给落水者。他建议施救者用岸基救援,而不是用入水方式进行施救。施救者要利用身边能找到的所有相关物资进行救援,比如绳子、树枝、竹竿、矿泉水瓶等抛给溺水者进行施救,“比如书包、空塑料瓶等都可以成为救命工具。书包清空后,把空瓶子迅速塞到书包里,拉上拉链,就是一个简易的浮具扔给落水者。落水者要用下巴抵住书包上沿,让头露出水面,可以争取短暂的呼吸机会。”

手拉手救援不可取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都很揪心。”邓跃晖说道,手拉手救援是错误的。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

如果落水者离岸边近,邓跃晖建议施救人在岸基上,整个人就趴在岸基上,“重心向下,那样身上的摩擦力会大大增加,这样就会更加安全。”

邓跃晖提醒,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落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学会“水母漂”“仰面漂”或可自救

邓跃晖说,一旦落水,冷静是前提,落水者不要太慌张、做太多挣扎动作,“越挣扎,沉到水里的速度就越快。”邓跃晖表示,落水者可用“水母漂”自救,深吸一口气后把头沉入水面,让自己的背部浮在上面,双腿放松垂下,双手轻轻打开,等需要换气时双手用力向下合抱,令自己上身获得向上的推力,同时挺腰让头部露出水平面趁机换气,下水后恢复漂浮动作静待下一次换气。 此外,落水者也可仰面朝天,全身放松,小口小口地换气,保持肚里有大量空气可浮在水面上。

新闻推荐

黄沙水产市场抽检进口三文鱼等71个样品 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广州市、荔湾区两级疾控中心突击抽检黄沙片区各水产批发市场。通讯员供图新快报讯记者许力夫通讯员崔家芬秦烨臻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