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时默念着某个同学名字后,被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挽救 身上的淤青和划痕 就是不寻常讯号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了,各级学校也陆续开学复课。在这数月的抗“疫”时间,出现了很多感人事迹,但也有一些令人伤感的事情。本期专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小学至初中阶段,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生命欲望的教育呢?如何做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保有生命欲望。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本期专家:林海健,全国团体心理辅导组导师和营地指导员、广州市校外教育协会秘书长、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实践基地主任、海珠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辅导组专家
心理专家林海健表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养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对待生命的态度。
林海健告诉记者,曾于2019年11月中旬接到某小学一名家长的求助,事情的起因是家长发现孩子小爱(化名)上了四年级后,突然性格大变,从活泼开朗变得寡言孤僻,常常一个人躲在书房发呆、偷偷流泪,有时还喜欢在书籍上乱画圈圈或者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例如“你还好吗?”“天堂很美”之类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为此,家长忧心忡忡,多次联合学校班主任与她交谈都不得其因、也无起色,直至发现孩子身上多了许多瘀伤和划痕,嘴里还不时默念着某个同学的名字,而这个同学早已离逝。
家长感觉事态严重,立刻向学校反映,学校马上推荐向林海健求助,经心理辅导,才揭开孩子轻生念头的背后原因,原来这名学生小爱与已经离逝的同班同学曾是最要好的朋友,还约好假期结束前两家人一起去某地写生,却不曾想这位最要好的同学在九寨沟地震中不幸丧生。当时部分学生和家长曾经自发在小区里进行过简单的烛光悼念仪式,由于当时这个突发事件发生在学生假期,学校因此没有公开对这个班级进行过心理辅导或支援,该事件最终造成这个班集体的心理创伤至今仍未消除。而小爱更是深受变故的伤害,从此处在自责、伤感、无助的回忆中而无法自拔。最后,林海健为小爱做了三次生命教育辅导后,她才慢慢从事件痛苦中走出来。
林海健认为,要确认一个孩子是否存在不重视生命的想法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是,不重视生命的孩子会把一些古怪的行为表现得极为明显。
孩子不寻常讯号有三种
通常情况下,孩子一些不寻常的讯号伴有现象征兆、语言征兆和行为征兆三种:
一、现象征兆
指的是在孩子成长环境中存在一些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因素,例如家庭变故(包括亲人离逝或父母离异等),例如有的孩子自身存在焦虑,无故抓伤或划伤身体;又或者耳闻目染过亲人或朋友中有过轻生的经历,又或者突然对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却无动于衷等,所导致的长期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
二、语言征兆
指的是孩子会在某个时间节点情绪特别低落,甚至可能会自言自语说出“我不想活了”、“活着好没意思”等等这一类负面情绪的话;或者孩子会在网络上收集并和别人探讨一些与轻生有关的话题;或者时不时询问家长一些关于生命的话题,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还有一些孩子会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嘱咐”与“祝福”等等。
三、行为征兆
行为征兆一般有三类。一类是偏躁狂型,这类孩子平时看不出他有问题,就是性格上比较外向、冲动,对这种孩子,说话时千万别和他顶,他们有种“豁出去了”的想法,没办法冷静的思考所面对的问题。第二类是抑郁偏焦虑型,指的是孩子突然性格改变,新近出现一些危险的行为举动。比如对来往车辆不避让,经常站在高处向下看,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些异常的举动,比如经常对着一些失去生命的动物发呆,或者发现没有收拾物品习惯的孩子突然开始整理东西,你都应该询问原因。
第三类是抑郁偏内向型,表现出来是沉默寡言、不说话、走路不抬头、吃饭不香,睡眠质量不高,会说“活着没意思,活着很累”之类的。这类人想问题时,事情还没发生,就喜欢往坏处去想。如果这个情况没有丝毫的改善,孩子很可能别无选择,只有走上结束生命这条路。
专家建议
家长切勿用语言
去刺激孩子
林海健建议,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出现以上征兆之后,万万不可用语言去刺激他,可以及时帮他疏导心理,以避免惨剧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疏导:
一、家长学会“有话好好说”,认真听孩子的请求,为孩子创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提高孩子认同感;
二、家长鼓励孩子尝试各种体能活动,提高孩子热爱生活意识;
三、如果发生某些事情超乎他们的控制范围或者极限,要协助孩子接受事实,直到他们有能力改变状况,提高孩子生存能力;
四、要鼓励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好好吃饭多休息,在不涉及原则上的生活事,鼓励孩子多出主意,提高孩子的归属感;
五、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校外实践等志愿者活动,通过帮助别人,感悟生命的力量,从而提高孩子感恩生命的意识。
新闻推荐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家长和学生一起看健康讲座直播。5月18日,广州五羊邨一小学大门处,4-6年级学生在欢呼雀跃中陆续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