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天街小雨润如酥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社区治理以人为本,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幸福社区
■在战“疫”中,天园街环宇社区党员突击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在战疫期间,天园街内的外籍人士做志愿者服务社区。
■疫情发生前,天园街内的社区与辖内的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专题统筹:冯树盛张小奋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邓毅富
■专题图片:受访者供图
“居民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公仆,把这个角色理解透,就应该尊重和善待所有的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说起基层治理,广州巿天河区天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柳恩铭博士颇有心得。他介绍,天园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以民为本,着力于打造学习型团队,着力于文化浸润社区,就像“天街小雨润如酥”,构建幸福的人居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成绩斐然。
【行动篇】
200多党员分布于8个网格痛点难点每周“会诊”
天河区天园街道环宇社区有9个小区,共有3460户、9820人。环宇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雷群燕介绍,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强保证。他们把党支部建设在网格上,200多个党员分布在8个网格中,设立“党员岗”“党员示范岗”,保证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传递到百姓心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街道党工委到基层网格支部“有呼必应,令行禁止”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雷群燕介绍,她和工作人员实行的是“1234”工作法,即坚持“党建引领”,建立“两个平台”(党群服务、军民共建平台),用好“三支队伍”(驻点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队伍),健全“四项机制”(诉求征集、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矛盾化解机制)。
“党支部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关键是要落实到人,我们每个网格都有一组人:党员、网格员、物业管理员、业委会代表等。”雷群燕说,该社区工作人员根据楼栋号将社区划分成8个责任区,建立定期网格责任巡查制度,每周一利用召开“周例会”之机,共同商讨巡查网格时发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每周五联合各物业公司开展“网格化服务日”活动,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和平安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环宇社区翠雅小区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小区内散步时,遇到一只金毛犬和一只贵宾犬正在嬉闹,老人家受到惊吓后摔倒在地,导致右股骨骨折。雷群燕协调驻点律师、专区民警、小区业委会主任等相关人员就此事召开调解会议。经过长达6小时的调解,涉案三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达成协议,受伤老人家获赔医药费6万余元。
据统计,近年来,雷群燕带领工作人员先后深入部队营区、经济适用房小区,组织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培训等各类活动20余场次,参与司法调解200余次,及时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居委就是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建立合作关系的。比如,一些社区缺乏唱歌、跳舞场地等,环宇社区居委会就腾出一些空间支持社区文艺团体,这些热爱文艺的居民往往会成为热心的志愿者。居委会还筹集了一批图书,在各小区建立图书角,方便大家阅览和借阅。
“场地、团队、共建机构包括法律顾问、社区医务、助老等资源,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基本保障。”雷群燕说。
社区织牢战疫服务“五张网”辖区至今零感染
在今年战疫过程中,环宇社区织牢了组织、宣传、排查、防控、关怀“五张网”,当好疫情防控的执行员、宣传员、监督员和服务员,辖区内至今零感染,这是平战结合、科学高效进行社区治理的结果。
在战疫过程中,退役军人欧阳艺画了《打好社区防疫战》《钟南山》《武汉加油》等国画,再现了环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守护家园的情景。
“非常时期,居民"宅"在家中生活多有不便,我们更要主动做好服务。”雷群燕说,社区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对居家隔离人员和高龄、双老、独居老人、优抚对象等提供上门送口罩、代购生活用品等服务,并安排社区医生、网格员、物业公司人员上门为居民量体温、消毒、宣讲防疫知识和收集生活垃圾。
该社区辖内的广东省军区宿舍业委会专门拨了3万元给物业公司,作为购买消毒液、口罩、体温仪等防疫物资的专款。辖内企业还向该社区居委会捐赠了1000个口罩、800箱水果,助力社区战“疫”;社区热心居民在雷群燕的感召下,纷纷通过网络自愿捐款,短短数日收到捐款近3万元。
新闻推荐
宝翠园小区的24小时防控岗亭。通讯员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刘展萍通讯员黄爱珍李杰梅吴镟)“您好,现在是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