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的韧性从何而来? 政府为企业“输血供氧”,产业助经济社会发展回暖
安利集团等巨头企业的发展,需要与供应链前端中小企业合作。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摄
■编者按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作为我国“南大门”,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横在广州面前的一道考题。
广州市委、市政府聚焦企业痛点、堵点、难点,着力帮助企业加快修复产业链、疏通物流链、缓解资金链、链接人才链,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入正常发展轨道。一季度,广州各项重要经济数据整体呈现跌幅逐步收窄趋势。如何咬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放松,实现“六稳”“六保”?如何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当前,专门方案已制定,具体举措已明确,正全力推进落实。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广州韧性: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在这次艰苦卓绝的战“疫”中,广州市工信系统助力企业供应链体系,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生产恢复和调整的“广州速度”。同时,制定出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举措,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为企业“输血供氧”。
统计数据显示,广州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经济运行态势回暖。从PMI看,3月份广州制造业PMI升至51.6%,远高于2月份的36.6%。从开具税票看,一季度全市开具发票企业31.2万户,同比增长4.1%。
“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要围绕"稳增长"目标和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工信局局长江智涛表示。在产业基础的厚积薄发中、在科创力量的生生不息里、在政府组织的强力统筹下,广州经济呈现出强大的韧性。
策划统筹陈邦明黄颖川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通讯员穗工信宣
制造强市?产业底蕴彰显“韧劲”
战疫间隙,4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跟客人的会谈中,透露了与农林牧渔行业企业的合作意向:“当下,中国人整体抗生素耐药性很高,这与部分动物饲料里添加抗生素有关。未来希望能就抗生素替代品领域加大研发合作。”
钟南山希望合作的对象,正是以动物饲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华南地区活禽交易关闭,大部分饲料企业停产或销量大幅下降。海大集团的禽料销量却同比增加30%,增速与去年同期相近。
逆势上扬的“韧性”,源自于海大集团扎根广州20余年发展的积淀。“目前,海大集团在农业全产业链上均有布局,并成为了全国细分市场领域的领头羊。”海大集团常务副总裁程琦表示,“疫情发生后,北方地区禽养殖补栏积极性较好,对华南市场起到弥补作用。”
疾风见劲草,烈火炼真金。以海大集团为代表,广州经济社会在疫情到来时的承压能力,以及疫情稍缓时的快速修复、反弹能力,根植于先前布局培育的深厚产业基础。
从用电、用水、用油量看,截至3月末,全社会用电量、制造业用电量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9.8%、85.8%和88.6%。全市用水、用油量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93.7%和78%,比2月末分别提高2.7个和3.6个百分点。
纵观一季度数据,在众多行业里,与防疫相关的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较快增长,医用口罩、口罩产量分别增长3.0倍和4.6倍。在全市应急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下,广州口罩日产量由1月25日的13万只,激增到1月29日的110万只,并在3月21日、4月5日分别突破1500万只、2700万只。
看似疫情下的市场需求,为这类行业提供了“理所应当”的发展机遇。然而,产量的上升并非一蹴而就。“临时抱佛脚并不现实,制造能力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很难实现骤升。”广州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说:“广州口罩产能的快速提升,源于多年来制造能力的积累和工业体系的搭建。”
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广州市、区联动帮助企业加快口罩机等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组织番禺兴世机械研制成功国内首条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设备;组织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国首款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鉴别和操控的视觉数字全自动口罩机;组织广汽集团利用制造技术力量优势研发口罩生产线。
危中谋变?科技创新塑造“韧劲”
熙攘往来的上海外滩上,一个别样的声音传来:“请大家带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这是一款名为“瓦力”的智能巡逻机器人。它生在广州,工作在上海。作为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的一员,“瓦力”在外滩执勤时,通过不停地播报喊话,提醒游客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范。
研制生产这种机器人的企业,是总部位于广州的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新兴”)。疫情发生后,公司党委利用高科技手段为群众安全护航,迅速升级自主研发的巡逻机器人,与民警共同“执勤”。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兴所属的人工智能行业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全面支持科学防控和加快复工复产。
科技创新元素的注入,塑造了广州高技术制造业的“韧劲”,使之成为疫情冲击波下的“中流砥柱”。
一季度,全市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增长2.2%,其中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增长28.3%;3月单月,电子通信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业的生产已全面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此外,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8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7.3%,地面通信导航定向设备产量增长49.0%。
“撇开现有的(情况)该怎么办?要解困,真金白银地下去(扶持企业),这当然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经济在危机中会不会走出一个转型的道路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军公开表示。
疫情期间,广州并未放慢发展新兴产业的步伐,反而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4月3日出台的《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提到,广州从三个方面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包括降低新能源车购买成本,给予购买新能源车的个人消费者1万元综合补贴等等。
“以科技抢速度,以技术提效率,这是广州战疫的新思路。”叶华东介绍。
多方联手?主动作为激发“韧劲”
“在广州,4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工业80%左右的产值。但这并不能否定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突出贡献在于稳就业、保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叶华东谈道,中小企业为一名家庭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甚至可以养活一个家庭。
然而,中小企业却受限于体量和社会资源,在疫情中首当其冲。安利(中国)供应链副总裁陈森林直言:“我倾向于政府在"保主体"过程中更关注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的前期供应商很多依赖于中小企业。一旦中小企业在突发危机中难以为继,整个供应链都会发生危机,大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面对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广州制定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从加强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成本、减免缓缴税费、实施援企稳岗、加大财政支持、开展暖企行动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生产经营,预计将为企业减负70余亿元。
“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接小企业,工信部门还会与银行机构、税务系统、法律部门合作。”广州市工信局民营经济处处长黄星耀举例说,工信局联合市司法局开展“访百家园区助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暖企活动,发动1000名律师为1万家企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服务。
经济社会的发展很难在疫情的笼罩下偏安一隅。不仅部门之间需要互相协调,市区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均需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才能渡过难关。
广州市税务局发起,与武汉市局联合组织召开服务企业复工复产视频连线现场会,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定位、科学分析,谋划解决两地企业面临的上下游产业衔接不畅、资金链困难、务工人员返工难等问题。
截至4月上旬,两地税务部门已对接两市汽车企业433家。“通过这个平台,广州汽车产业获得了上游武汉地区零部件企业的有力支持。”黄星耀说,广州曾用15天的时间帮助广汽集团、东风日产的市外产业链配套569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广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局长江智涛:
暖企惠企没有“休止符”
随着国内防疫工作常态化,经济建设的冲锋号已然吹响。围绕“稳增长”目标,广州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一路高歌。当前,如何把疫情耽误的进度追回来,力争实现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不误?就此,南方日报专访了广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局长江智涛。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达99.9%
南方日报:当前,广州市中小企业面临哪些痛点、堵点、难点?
江智涛:经过前期的全面复工复产,从近期的用电数据和移动用户数据来看,广州市中小企业基本复工返岗。中小企业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由疫情初期的防疫物资紧缺、员工返岗难、产业链中断逐步转为现在的市场订单减少、流动性资金紧张、融资需求较大。
面对疫情冲击,全市工信系统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例如,我们利用全市企业复工复产指挥信息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运行监测平台,搭建“无接触式”服务,为企业解决各类需求96项。
南方日报: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广州的中小企业功不可没。广州如何就暖企、惠企开展工作?
江智涛:我们将实施“企业服务年”、“难题解决年”专项行动。
一是打造企业服务直通车,利用主流网络服务平台,发挥广州市工信局11个服务专班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工信局会同市税务部门开展中小民营企业服务,联合发布广州民营企业百强榜。
二是开设“政策直播间”,定期利用网络直播开展各类政策宣讲,组织金融机构在线讲解“园区租金贷”“成长贷”“防疫专项贷款”“医采贷”“连连贷”等金融产品,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三是设立制造业直播“带货”专场,市工信局将会同市商务局等部门,加大制造业网络销售“带货”、产销直连直播的宣传推介和业务培训,打造“广州制造”系列专场。
四是开展“访百家园区、助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暖企活动,工信局将会同司法部门提高中小企业防范风险和守法经营能力。
南方日报:抗击疫情的同时,广州从2月份就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号角。时至今日,广州的复工复产工作进展如何?
江智涛: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广州第一时间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广州市工信领域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指引》,建立制造业重点企业“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和领导分工产业发展服务组,协调推动重点企业产业链复工复产。
同时,我们还在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信息化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依托“全市指挥信息平台”收集企业防疫物资需求大、员工返岗难等问题,联动各区和相关部门“一企一策”协调解决,等等。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率为99.9%。
推动广州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
南方日报:各类市场主体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接下来,广州市工信局在“保主体”方面会有什么举措?
江智涛:我们准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
一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深入实施大型骨干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做强做大,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一批占据产业链核心的“小巨人”和“单打冠军”。
二是加强民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认定一批具有明显行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民营领军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培育民营500强企业和百亿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行动,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推动一批企业实现小升规、规升巨。
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广州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支持广州民营科技园加快构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打造民营经济改革创新试验区。承办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论坛,推动大中小企业相互采购、配套集成、抱团发展。
四是支持企业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标识解析行业二级节点开发提供轻量化、快部署的标识解析行业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节能”综合服务平台,等等。
■数读
广州“保主体”举措结硕果
01在金融支持方面
广州地区“9+3”银行机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截至4月20日,共向124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19.4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27%。工信局与银行机构联合推出的专项信贷1300亿元也正在加快落实,受益企业已超万家。
02在降低中小企业租金成本方面
市、区两级国有企业物业已减免线下商业实体店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个月租金,减免租金8.54亿元,减免物业15782宗。同时已有80多家产业园区主动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惠及企业超5000家,时尚天河商场为商户减免3个月租金近1亿元;全市50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减租覆盖率为86%。
03在减免企业税费方面
截至4月10日,共为34.2万家企业发放2019年稳岗返金额7.25亿元。
落实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保费减免政策,2月、3月为企业减负83.49亿元。
制定落实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政策的指引,截至4月13日,已为3.14万家企业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16.28亿元,为35万定期定额纳税户调低定额,调减面超99%,比2019年同期少缴9000多万元。
04在开展暖企行动方面
截至4月22日,市贸促会累计为企业免费出具不可抗力证明143份,涉及合同金额92.39亿元。
新闻推荐
[去年成交热盘的第一位是亚运城板块,不过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分析指出,去年亚运城成交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尤其受2018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