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空中步道五一正式开放何镜堂院士带你读懂白云山新门岗亮点

南方都市报 2020-04-14 06:12

[摘要]何镜堂院士带你读懂白云山新门岗亮点

空中步道人气颇高。

4月13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76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领衔的专家团队和园林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并实地探访白云山西门、柯子岭门、翠竹园门等新门岗,见证岭南特色“一门一景”。

另外,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6.2公里主体工程、配套绿化已基本完成,正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连通工程已于清明期间试开放,“五一”正式开放,市民可以步行从传统城市中心的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到达麓湖,将来可以步行畅达广州花园、“绿肺”白云山。

增加绿色开敞空间

记者从越秀公园东北门节点步行至花果山节点,沿路看到不少市民,空中步道的人气颇高。同时,因为处于疫情期间,步道的各个节点有设置测温点和登记处,并配有洗手间、座椅等公共设施。

紧接着,记者来到了白云山几大新门岗进行参观。作为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之一,白云山主要门岗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广州地区大师团队按照一门一策、一门一景思路,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标志性门岗。新建成的柯子岭门、西门、翠竹园门等白云山门岗通过大尺度增加绿色开敞空间,视线开阔,依山就势,大气恢弘,与白云山景融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说:“我们这个城市要有城市的记忆,我们最终打造的景观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所以对白云山的改造要还利于民,还景于民,建设云山珠水,吉祥花城。”

“这一次我们对白云山整个大门进行了全面提升,共有6个大门和10个小门,这次的工作很有特色,体现了开放和创新,首先我们创新了工作方式,集聚了广州岭南地区建筑界的最强大脑,由何院士领衔和4个建筑大师组成临时工作室,由工作室建设白云山大门;在这次工作中我们全部放手让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情,以往的政府项目都是由设计师们拿出三五个方案,由政府决定,但这次不一样,这次由每个设计师团队各拿出三五个方案,再由大师工作室集体讨论决定,因此现在市民看到的每一个门,都是由大师拍板决定的。”

展现广府文化的兼容并蓄

吴敏介绍,项目由大师们全程跟进完成,目前已经完成4个,还有两个在建,每位大师在这次工作中都展现了自己的风采,白云山的大门在每一位大师心目中都不一样,有的是花,有的是云;有的手法是很现代的,有的手法是很岭南的,都非常有创意,展现了我们广府文化最大的特点,兼容并蓄。

“白云山是广州的山,它在每个大师和每个市民心目中都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诠释它和守护它;白云山也是我们市民的山,希望大家一起更好地爱护。”吴敏说。

其中,由何镜堂团队领衔设计的白云山南门工期预计今年底完工。何镜堂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南门区作为白云山公园的一个门户,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门,更是一个区,首先作为白云山公园的主入口,要有标志性,体现广州的文化,另外要整合旅游、休闲、交通等功能,改造本着生态化、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原则。”

形成三大景观特色

据介绍,南门岗的设计主题采用“云间花海”。结合地域文化性,取白云之意,构岭南之风;大门形态自由灵动,犹如流动的云朵漂浮于重峦叠翠之间;格构式的组件化整为零,轻盈而飘逸,仿佛一把把云伞散开遮蔽,阳光倾洒之下,地面光影斑驳。晚间,华灯初起,云间木棉花通过灯光装置映像出来,一朵朵木棉花在云间欢快地绽放和跳动。

白云山云山南路集散广场是广州花园到白云山风景区的一个过渡,在景观设计上采用曲线的形式,与周边广州花园场地形式协调统一,创造一个可游览、集散、活动、休憩的多功能场所空间。形成三大景观特色:结合现状高差地形形成台地式集散广场的花海景观;打造人在花中走(台地景观)-人在云中游(起伏建筑)-人在山中行(平坦广场)复合景观空间;形成花海-云海-林海的多样化景观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 李宛真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链接

1.柯子岭门岗

设计理念:“行云·流水”,以云作为场地的肌理元素,塑造云廊,打造似流水般的步道和展现山谷间缓缓流水之空间意境。

2.翠竹园门岗

设计理念:“石门”,以自然山石为灵感,用现代手法塑造出山石的形态,表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概念。

3.西门岗

设计理念:尊重原门岗建筑“山·门”概念,传承历史文脉,提高门岗的建筑形象和观赏度。

新闻推荐

广州最老公路客运站 “越秀南客运站”站场拆除别了,越秀南站

建筑工人将“越秀南客运站”招牌逐字拆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高鹤涛摄建筑工人在清拆越秀南客运站建筑。广州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