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离病毒最近的人”云对话
核酸检测结果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重要指标,诸多疑似病例通过这项检测得到确诊。日前,信息时报优能小记者跟随海珠区疾控中心病毒免疫室负责人郭鹏娟“走进”微生物检验室打探核酸检测过程,小记者大开眼界。
由信息时报优能小记者团主办的第三期线上采访活动以“"云对话"离病毒最近的人”为主题,嘉宾郭鹏娟身处海珠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通过视频镜头解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实验室这个“神秘基地”,直播工作状态。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离病毒最近的人(节选)
广州市协和小学 屈亦晨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持续向好,我们也终于迎来阶段性胜利后的春天。作为小学生,我们也从新闻媒体、线上课堂中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病毒,也知道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重要指标,但对病毒本身及如何检测仍然是一知半解。核酸检测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病例需要重复检测多次才能确诊?这么专业的问题当然要请最专业的人士来为我们解答啦!
4月4日下午,我有幸再次参加了《信息时报》小记者的“云采访”活动,采访对象是海珠区疾控中心郭鹏娟医生。通过她的介绍和视频镜头,我们“云参观”了疾控中心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实验室这个“神秘基地”,了解检验员的工作状态。
原来,所谓核酸检测就是让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现出“原形”,变成我们借助仪器可以判读的结果。打个比方,核酸检测类似于人的“指纹”。对于密切接触者,会在不同时间多次采样,反复检测,以排除假阴性等问题存在……郭医生的专业讲解干货满满,让我们大开眼界。
郭医生还告诉我们,病毒检测最危险的一步就是进行加样提取核酸,因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大量具有潜在会传染性的样本,打开样本管时会有气溶胶的产生,有时甚至会出现样本管破裂等情况,“说是直面病毒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尽快检测,他们启用了全排式的生物安全柜,但这个仪器抽风送风系统运行中噪音比较大,会让人耳鸣、隔膜疼。在核酸提取及加样时,他们都需要穿三级防护服,时间久了会觉得呼吸不畅,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损耗,他们一穿就几个小时,只能尽量不喝水或少喝水。
通过这次“云采访”,我了解了以郭医生为代表的PCR检验员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面对严峻的挑战,他们即使处在离病毒最近的前沿阵地,也能克服种种困难,为“抗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与在病房的医护人员一样,都是最美逆行者。
近距离接触病毒的“战士”(节选)
海珠区金影小学 徐瑾琦
今天下午,我采访了近距离接触病毒的英雄——郭医生。郭医生是一名病毒检测员,疫情期间,她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都为病毒检测而忙碌,是一位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的好医生!
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国内疫情爆发时,医生们遇到很多新的问题: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很多,需要尽快的完成核酸检测,以便快速防范病毒扩散。病毒检测是一项危险的但却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郭医生向检测实验室的领导主动请缨,虽然家里还有孩子要照顾,但郭医生仍然舍小家顾大家,把家庭和生命抛在脑后,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威风凛凛的抗疫战士!
采访过程中,郭医生通过视频镜头带我们参观了病毒检测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是完全密封的,透过镜头,我看到一位位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专注地处理一份份样本。郭医生告诉我们,病毒检测至少需要三名工作人员,完成三道工序。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发现我们,对待工作,他们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一丝不苟。
这样无私奉献的一群人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目前的防疫成绩是来自不易,让我们为参与防疫工作的每一位“战士”点赞!让我们为参与防疫工作的每一位“战士”学习!让我们为参与防疫工作的每一位“战士”致敬!
一次特殊的采访(节选)
广州铁路第一小学 张曦予
随着中国抗击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人们面对医护人员的感受,也从最初的悲壮送行、揪心鼓劲和默默祝福,迎来了阶段性胜利后的集体感激、致谢。在病毒来临之时勇挑重担的,除了病房里直接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还有承受生物安全风险、距离病毒最近的人——实验室里的PCR(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员。
4月4日下午,信息时报小记者采访了身为检验员的海珠区疾控中心郭鹏娟医生。郭医生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新冠病毒检测的全过程:第一步,也是最危险的一步——用咽试纸取样,把取样送到实验室玻璃器皿中。第二步,把玻璃器皿放入化验仪器中。第三步,经过仪器检测,就可以在电脑上看到检测结果了。郭医生说,“如果是阴性,电脑上显示的是一条直线;如果阳性,电脑上显示的是S形的曲线”。整个过程中检测人员全副武装,防止被病毒感染。
采访快结束时,有小记者问到:“郭医生,您的家人担心您每天从事的这么危险的工作吗?”郭医生说,“当然有担心,但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听到这里,小记者们都沉默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像郭医生这样的白衣天使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离病毒最近的人(节选)
香江学校 朱家浚
大家知道PCR实验检验实验室吗?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充满好奇吧。4月4日,信息时报的老师们为小记者安排了一次采访,我们的采访对象是海珠区疾控中心的郭医生,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郭医生向我们介绍,PCR实验室进行的核酸检测全称为“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实验室用于核酸检测的有三个区域,分别是试剂配制室、样品处理室、核酸扩增室。
外出采样的检测人员将采集来的口咽拭子用三层包装后,放入标本运输箱里密封送回实验室。与此同时,检验员在试剂制备室进行试剂准备,配制反应体系,将不同的反应液成分加到微量反应管中,最后在扩增室将微量的核酸扩增,让仪器准确识别病毒,出具报告,研读结果。
接下来,又到了我们的提问时间了。我问郭医生:当您自己的女儿交给阿姨照看时您是什么心态?她回答道:那当然是不舍得了,还有很多同事们也都放下自己的孩子来到一线工作。听了郭医生的回答让我备受感动,这种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吗?
核酸检测原来是这样完成的(节选)
白云区华师附中实验小学 李岫嵘
在海珠区的一个实验室里,每天都有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的样本送来,这里的检验员每天都在近距离面对“病毒”,是阴性还是阳性?核酸检测到底是怎样进行的?4月4日,信息时报小记者跟随海珠区疾控中心郭鹏娟医生“走进”微生物检验室,为大家揭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全过程。
据郭鹏娟介绍,核酸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让看不见的病毒“显形”。透过镜头,小记者们先后“参观”了核酸扩增室、样本处理室、试剂准备室。郭医生详细介绍了核酸检测的流程,首先是打开样本提取核酸,其次是将不同的反应液加到微量反应管内,最后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仪进行测定程序。其中第一步加样提取核酸是最危险的环节,因为工作人员在打开样本时会有气溶胶的产生,也可能出现样本管破裂的情况。“除了通过PCR (聚合酶链反应)实现核酸检测之外,还可以通过等温扩增等技术来实现。目前核酸检测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生物安全柜、核酸扩增仪两个设备进行”,她告诉小记者们。
通过仪器如何区分阳性还是阴性?针对本期采访的重点,郭医生在实验室内以图例进行具体解析。她说如果病毒检测为阳性,那么电脑屏幕就会呈现一条S 型曲线;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屏幕则显示为一条直线。此外,对大家所关注的“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采样是否有区别?”她回答到,由于轻症一般采集鼻咽拭子,所以收检的大多是鼻咽拭子采样;而重症需按指引来进行比如采集疱疹等,但重症一般在医院由专业护士采集。
小记者们在采访中得知,新冠病毒的整套核酸检测流程大约耗时5到6小时,需要检测人员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才能确保结果的及时准确。而实验室对检验人员也做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可谓是对人员精力和体力的一种考验。比如,除了所有人进实验室前必须做好“三级安全防护”并相互检查确认之外,检测人员还需尽量做到在进入实验室前少喝水或不喝水以避免因再次穿防护服造成时间浪费等等。
采访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为大家揭开了核酸检测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检测人员工作的紧张与不易。
“云采访”离病毒最近的人(节选)
育才学校 余玥
我一直好奇:“人们是怎么确定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核酸检测病毒需要哪些仪器?”4月4日,信息时报小记者“云采访”病毒检测人员郭鹏娟医生,她一一解答我心中的谜团。
郭鹏娟医生来自海珠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负责为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她看上去很年轻,留着长头发,声音甜美。郭医生介绍了她的工作内容、核酸检测的主要知识和程序。核酸检测的全称叫做“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通过一整套程序可以让病毒显形。检测病毒感染通常都是呼吸道采样,大多数都是鼻咽拭子,咽拭子采样后,用三层包装密封送到他们的实验室里,然后检验人员把样本带到检验室。
到了采访环节,同学们一一举手向郭医生提问,她形象生动地为我们打开实验室的神秘面纱。郭医生一边把镜头移向电脑一边介绍:“实验室每台机器都有连着电脑,用仪器将检测样本放大,让看不见的病毒显形。”她说,进入实验室后,至少要工作5至6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里是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这是相当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耐力。
面对每天上万份样本检测,郭医生说,实验室有分工,每个人负责自己的工作,工作要很细致,确保没有错漏。当问到因为参加抗疫不能陪伴孩子时,郭医生表示心里有些悔疚,但疫情当前,工作需要,职责所在,她和其他同事一样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点赞、致敬!
新闻推荐
广州市第70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开”进创投小镇海珠“四上”文旅企业95%复工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景色宜人,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春回大地,海珠湿地已满园春色;万物复苏,创投小镇加速复工复产。昨日,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