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韶华在战“疫”一线绽放光彩 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逆行者”故事汇举行
3月16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逆行者”故事汇第八场宣讲活动在广州举行,由“80后”“90后”“00后”分享亲历故事,致敬战“疫”一线的年轻力量。
据悉,该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卫健委、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办,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南沙区文明办、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花城”融媒体平台、广州广播电视台“花城+”、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承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黎慧莹
80后社区干部:
用诚意感动隔离住户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勾起了海珠区南洲街珠江御景湾社区党总支书记任江峰的记忆。任江峰是一名2次荣立三等功的80后退役军人,曾在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他回忆说:“当时的四川和现在的湖北一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相信,疫情结束后,各方面工作都会很快回到正轨。”
珠江御景湾社区是一个有2205户居民的大型住宅小区,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居民多、密度大,防控任务艰巨。大年初一,任江峰就带上爱人和孩子,千里之外匆匆赶回广州。抵穗当天,他卷起铺盖搬到社区办公室居住,过起了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的日子,“早上就是牛奶加面包,中午单位统一订餐,晚上就吃方便面。”
“工作中也有不理解不配合的人,甚至把我们当成发泄对象。”任江峰讲述,有一户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脾气非常暴躁,居委同事每次上门,都被骂得狗血淋头,赶出门去。连日来,任江峰帮隔离住户买菜、买生活必需品,帮倒垃圾,给小孩送玩具。一次没用就两次,两次没用就三次,“最后他认识到了我们的真心诚意,态度慢慢变得友善,还主动向那个被骂哭的同事道了歉。”
截至目前,珠江御景湾社区共隔离28户,其中27户已解除隔离,暂未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疫情防控阻击战初战告捷,我们将继续坚守阵地。”任江峰说。
90后科技组民警:
一个月完成数年技术迭代
腊月廿九,武汉小区严格管理。当天一早,白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科技组民警郑魏平便接到了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一是尽快研发“平安白云”系统的防疫巡查功能模块,二是依靠信息数据对重要人员建立四级预警,强化对防疫情况的掌控。
白云区流动人口数量约占全市五分之一,如何快速、及时发现,扎实、有效地做好隔离和监控,是对抗疫情的关键所在。为了迅速比对、核查涉疫区重点人员信息,办公室也变成了“作战室”。在这个“作战室”里,包括郑魏平在内都是90后,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了第一个研发任务,也实现了辖内重点地区人员的底数摸查。
春节假期后,人流由“静”转“动”。抗击疫情最需要一个本地动态地图,来提高防疫的排查效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思路和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3号令的要求,郑魏平团队与区内相关单位一起,以“平安白云”系统作为白云区防疫工作的信息平台,将政府服务热线、粤省事小程序、穗康小程序、来穗系统等12种不同渠道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应用,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靶向”。这次,郑魏平团队也只用了3天时间,便打通了相关数据系统,并于2月10日在全市率先推出“防疫通行证”功能。
在全国迎来复工复产前期,郑魏平团队又联合区科工商信局,在“平安白云”系统开发“企业复工复产”模块,助力全区企业复工。2月17日,“员工复工通行证”上线,有了复工通行证,企业便可实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准确评估风险并做好预案,使风险防范更加精准、人员管控更加精细、复工复产更加放心。
“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我和我的团队可以说几乎以3天一个周期完成一个防疫新功能的开发,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平常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技术迭代。”郑魏平表示。
00后志愿者:
为高考和中考生做线上辅导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志愿者林颖马上向社区报到,以大学生团员身份支援社区,并主动请缨上一线。除了为市民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登记排查返穗人员等日常工作,林颖也加入了团中央创青春编辑部,运用网络新媒体协助做好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相关信息,讲述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与感人故事。
疫情期间,林颖还通过一对一交流、提问答疑等形式,无偿为即将高考、中考的中学生提供线上学业辅导,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特长,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辅导,并结合他们的知识盲点精准备课,针对重难点以及错题讲解,随时解答学业和成长中的困惑。
林颖说,一线战“疫”经历告诉自己,疫情中没有“局外人”。在家国大事面前,每一个年轻人不仅要有感动,更要有行动,从自己做起,汇聚起勇往直前的青春力量。
80后“大白妈妈”:
深切体会身为医护的自豪
洪燕芳是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师,2月2日下午单位微信群里的一条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有无人照顾的幼儿,急需志愿者积极报名。”
“虽然常年在医院工作,见惯了生老病死,但真要近距离接触未知病毒,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洪燕芳想都没想就报了名,从开始报名到到达观察点,不过短短几小时。她要照顾的两个女孩子,欢欢8岁,笑笑1岁,父母先后确诊新冠肺炎。自此,洪燕芳和同事梁护士两人24小时轮班照顾两个孩子。
一次性防护服紧缺,一穿就是一整天,因此长时间不能进食、喝水、如厕、休息,既要忍耐防护服的闷热,又要管好孩子们的吃、穿、玩、拉、撒、睡,“比在医院上班还累”。在这期间,洪燕芳在同僚间留下了“大白妈妈”的昵称。其实,她还没结婚生子。
洪燕芳说,从孩子们对她身着防护服感到恐惧,到一点点慢慢亲近,这个过程使她深切地体会到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了让她们的爸爸妈妈安心治疗,每天会让她们和父母视频通话一到两次。父母看到孩子们在这里开心快乐的样子,也放心多了。
万幸的是,孩子们隔离期满,经检测未被感染,她们的父母也在日前痊愈出院。
90后“橙衣天使”:
为隔离对象送餐顾不上吃饭
2月5日,南沙区万顷沙社工站接到了一个紧急的任务——为万顷沙镇辖区内返穗的湖北籍或者途经湖北的居民提供送餐购买生活用品和提供心理辅导的工作。万顷沙镇社工站副主任冯颖欣表示,社工有担忧、有害怕,但没有人选择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参与此次战“疫”中。仅2月6日当天,在万顷沙镇社会事务办的带领下,便有共14名社工奔赴前线工作,面对共17户居家隔离对象,服务53人次。
冯颖欣介绍,2月7日至2月21日期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根据万顷沙镇统一工作部署,社工成了为居家隔离人员送餐、日常生活和心理辅导等服务的主力军。他们扮演着“送餐员”“快递员”,穿梭在大街小巷、菜市场、超市,为居家隔离对象挑选购买和递送生活用品。每天上下楼梯,挨家挨户准点把热饭送到居家隔离对象的家里。饭点正是社工最忙碌的时候,有时送完餐,为了减少与家人的接触,社工尽量不回家吃饭,都是在村委和路边简单地解决吃饭的问题,有时需要送得比较晚,自己才能吃上饭。
14天的紧急任务工作,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社工每天都开着小电动车奔驰在路上,成了社区美丽的“橙衣天使”。截至2月21日,万顷沙共有19名社工先后奔赴前线,出动了317人次上门探访,累计服务了23户共62名的隔离群众,服务达到484人次,涉及9个村居,联动各级单位部门超过15个。
新闻推荐
文/莫谨榕陈洁茵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民生。在做细做足一系列防疫准备之后,广州中大纺织产业商圈于3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