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展现协同力量

南方日报 2020-02-28 06:51

“您好,我是越秀区政府智能客服,向您做一个简单的……”最近,广州市越秀区多个社区居民陆续接到了这样的电话,到晚上8点,一份当日的防疫情结果分析,就已经传送到了抗疫基层干部的手上,智能客服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居委会一天的工作量。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科技企业大显身手,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已经发挥科技战“疫”作用;在疫情结束后,也将推动实体经济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用科技力量助力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

这场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发起的云端科技战“疫”,让外界深刻感受到“科技向善”的效能与力量。

AI、云计算等首次直面集体“大考”

和2003年“非典”不同的是,在这一次疫情防控中,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第一次直面如此大型、紧迫的“大考”。疫情面前,科技企业纷纷小试牛刀,在基因分析、疫情分析预测、疫情防控等领域发挥着快速反应。

云计算助力疫苗研发与药物筛选,为基因测序、医疗工程提供稳定高效的算力支持,从而降低创新药物前期研发的成本与周期。腾讯云方面就宣布,向研究机构开放超级算力,免费提供超算能力、运算集群支持和云计算能力。而阿里云方面也表示,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同时阿里云将与合作机构向全球科学共同体免费开放相关药物研发资源,共同加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还有商汤、海康威视、云从科技、中国联通等也加入战“疫”中。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准识别用户信息,在公共场合精准筛选发热人员、阻断传播源以及传播途径等。包括云天励飞、高新兴、佳都科技等企业纷纷推出远程测温等技术,大大减轻了人力投入。

“您是本街道居民吗?请问您或您的家人目前体温是否正常……”在疫情当中,不少市民或许已接到此类问询电话,事实上,电话那头是机器人。疫情期间,包括京东数科、广东移动、思必驰等企业,上线了智能外呼产品,为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分忧解难。

就连普通人不太能明白的区块链技术,也在慈善捐赠追踪、疫情追踪以及医疗数据管理、医疗用品和药品溯源方面有所应用,而且有利于在社区疫情防控过程中实现社区人员流动的精准管理和动态监测。

在此次战“疫”中,科技企业不只是捐款捐物,还敢于面向更多突发事件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科技向善”的责任与担当。

利益相关方联动更深入推动战“疫”

此次战“疫”中,科技企业运用利益相关方视角来分析现状时,往往能够从影响对象、影响时限以及紧迫性等方面对疫情影响有全面分析,并据此提供影响力更为广泛的行动和措施。

所谓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公司员工、供应商、产品销售商、企业所在社区居民,乃至整个社会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不但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许多企业的愿景由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向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转变。

面对业务系统的纷繁复杂,科技公司的业务与各方紧密互动,也由此建立起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注重多渠道与各利益相关方交流、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例如,针对最紧缺的物资,1月24日除夕夜,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捐赠3亿元,腾讯全球采买体系被迅速启动,为了筹集医护物资,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南亚等地都有腾讯人奔波的身影。

用户缺乏最新信息?腾讯医典、腾讯健康等团队在1月21日便集结起一支包括专家在内的100多人队伍进行“远程协作”,推出了“肺炎疫情实时查”功能,同时,联合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持证医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助力缓解线下医院压力。

另一大巨头阿里同样动作迅速,从医护人员、研发人员、合作伙伴、中小企业、志愿者、社区、民众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考虑,在驰援抗“疫”一线、推动药物研发、稳定社区生活、助力经济发展等领域开展行动。

不难看出,科技企业围绕相关利益者,分别投入在物资支援、技术支援、人员关怀、科研与医疗事业等领域,形成抗击当下疫情和防范未来疫情的一揽子救援和保障计划。

“最后一公里”防疫助推社会治理改善

在战“疫”中,后方也是战场。社区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技术支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在2月10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号召,希望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应用开发。

与这一号召相契合的是,为了切实解决社区防疫工作的痛点,在技术上支持社区工作者,各大互联网企业也都在利用技术的力量来助力社区防疫攻坚战。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出台相关措施对居住社区实施封闭管理,对居民出行的次数、频率进行严格控制。如腾讯海纳团队就加急研发上线小区电子通行证,阿里上线“健康码”,打破过去健康登记表、出行证明、临时出入证等效率较低的做法。

总部位于广州的中海达旗下时空大数据服务公司都市圈,也推出疫情网格化智能平台,用手机对疫情数据进行采集,这些数聚汇聚后将在后台进行可视化研判分析,有助于把握宏观态势、精准防疫。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疫情以来全国各地都进入了一级响应状态,为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科技加持下,市民不仅能够有序居家抗疫,而且还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配合全国有效的疫情防控,进一步体现了科技战“疫”的巨大力量。

在“科技向善”中开拓新动能

此次病毒的关键特点则是人传人,“隔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防控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各大机器人产品的应用体现出了其实用性。

无需口罩、不用防护服,昼夜不停地工作在抗“疫”一线,以深圳普渡科技为代表的配送机器人,原本穿梭在酒店、商场、写字楼的机器人成为医护工作人员们的贴心助手。

企业在短时间内为机器人配备消毒管理软件,能够自动根据空间面积计算消毒时间,并自主围绕消毒目标进行360度无死角消毒,实现消毒工作全程智能操作,人机分离。

此次疫情带给产业的变革不只是线下消费线上化。全民宅家之下,快递、外卖配送服务的需求量明显增高,人们开始期待无人化的生活,“无接触配送”成为刚需。于是,深耕无人配送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又承担起解决即时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此之前,机器人的发展并不平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加持让机器人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被扩大,语音技术也令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开始逐渐脱离“人工智障”。但另一方面,政策限令、市场习惯、产品创新,并没有发生质的革新,机器人始终停留在小众极客、营销噱头的范畴。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中,则成为机器人一次集体落地的实践,各大科技公司各展所长,将自己的技术积累与现实需求相结合,深度参与防控各环节。

不仅如此,科技企业纷纷针对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推出免费服务,新模式大放光彩,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线上商业模式变得十分活跃,如房地产、汽车、大家居等依赖线下的行业,AR直播、线上营销、社群营销轮番上阵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新业态厚积薄发,不少新的工作模式、组织合作形式被推到了前台,企业也在反思企业数字化程度,如何才能借助在线工具提升办公、组织效率。

“科技向善”带动企业集体行动

在疫情面前,科技力量成为整个社会责任担当的一个折射。一方面,这次疫情对科技互联网企业来说也是一场“大考”,企业在社会应急事件中的贡献和影响力越大,说明其社会价值越大;另一方面,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能力的展示,同时也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的比拼,拥有高社会价值的产品不仅平时是必需品,危难时刻更是刚需。

这一次,很多科技企业头部平台第一时间调集防控疫情急需物资,腾讯、京东、阿里、美团、滴滴、百度、字节跳动等扮演着雪中送炭的“急先锋”。比如从全球购买物资,同时调集整个链条上的企业一起参与,展示科技向善的力量。

例如,在1月24日除夕夜当晚,滴滴在武汉组建的“医护保障车队”和“社区保障车队”开始为武汉一线医务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出行服务,武汉53家租赁公司参与滴滴保障车队。

春节期间,仅腾讯医疗团队已有数百人参与疫情相关工作,早在1月27日,腾讯就面向全公司紧急发布第一批技术志愿者紧急招募计划。在外部,腾讯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联合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持证医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助力缓解线下医院压力。

在疫情期间,科技公司帮助农业、中小微制造业等企业完成采购、组织生产、交付等难题,这也是一个推动企业数字化的契机,疫情过后,对科技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对一座城市来说,正是因为各大科技企业的参与,在大数据运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合攻关,在疫情发现、预警、防治等方面,展现了科技防疫的“硬核”和力量。

“科技向善”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集体行动。纠偏行业失范、推动行业向上,还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受众在内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努力,多主体联动整合资源、共同搭建解决问题的闭环。

“科技向善”是一种主观的选择,反映的是一家公司对待科技力量的价值观。但科技向善不仅仅是一个愿景、理念,不是少数人、少数企业的话题,而更是一种实践,理应成为大多数甚至所有人与企业的所为。

随着更多力量的协同参与,让更多人得到科普、加快社会运转效率,早一天攻破新型冠状病毒,就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这是科技的责任,也是科技公司集体努力的方向。

观察

“科技向善”

成科技公司新竞争力

过去,将“科技”与“向善”组合时,更多让人联想到捐款等较为直接的公益形式。近年来,借助企业的技术,从更大范围推动“科技向善”的“打开方式”。

BAT成为“科技向善”排头兵

通过一张3岁的泛黄照片,腾讯优图利用AI技术突破“跨年龄人脸识别”,助力警方寻回被拐十年儿童。2019年5月,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该故事的文章时,配以文字表示,“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与使命。”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将科技向善比喻为未来数字社会找到的第一条安全带。“安全带是人类运用科技的一个缩影。从少数人觉醒,到行业形成共识,再到穿透大众成为刚需。我们今天讨论科技向善,不是要定义"善",而是推动"向",是在数字社会进程中探索确保科技不脱轨的具体方法。因此科技向善不是自缚手脚,而是驾驶汽车必须系上"安全带"”。

BAT企业自然要成为“科技向善”的排头兵。阿里巴巴的马云提出,要用科技来对抗疾病、环境污染和贫穷,“科技公司要用向善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做好事,为世界带来好的改变。”百度的李彦宏也提出,只有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处理好机器与人的新关系,我们才能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

事实上,“科技向善”并不仅仅是BAT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时代命题,是数字社会的共同目标,这对于企业自身凝聚力与影响力将会带来积极向上循序渐进的提升。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说,科技向善应该成为企业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科技向善既可以看作是科技公司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未来新的机会与优势。毕竟在面对数字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只有那些积极主动寻找创新性解决方案、严格恪守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公司,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与长远发展。

科技公司必须更为审慎、周全地使用技术与开发产品,拥有更高的伦理标准,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要兼顾公共价值与社会视角,要从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视角来审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让科技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激活战“疫”杠杆效应

与此同时,战“疫”的胜利,不仅仅是要靠科技企业,最重要的还是靠专业的科研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科技企业不仅自身垂范科技向善,而且动用资金和资源发挥很好的杠杆效应。

科技企业虽然自身并无法参与到疫苗的研发,也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的疫情防护场景,但是在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能力开放的推动下,也激活和带动了全社会运用科技抵抗疫情的趋势,背后所呈现的效果和力量,显然不是捐几个亿就能够达到的。

在腾讯设立“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后,截至2月8日共收到开发机构报名信息1395条,在疫情期间,各地政府部门就上线了数十款疫情服务小程序,目前,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疫情防控知识指南专区”已有超过3500万用户,广州“穗康”小程序上线当天访问量突破了1.7亿,累计访问量破3.7亿。

而据支付宝官方披露,自2月6日为社会疫情相关紧缺服务发布开发者“英雄帖”以来,两周时间已有超过4000名开发者和ISV报名开发疫情相关小程序,解决用户便民生活需求,也为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疫情期提供服务和恢复生产经营提供助力。

科技企业能有效引导基金发挥杠杆放大效应,小部分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小部分投入引发社会更大关注。

大事记

◎1月底至2月初央视频联手中国电信合作推出5G实时直播“疫情24小时”,对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进行全程高清直播,同时在线观看网友超过8500万。这是5G商用以来,国人第一次大范围感受到5G+多种最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1月27日支付宝“疫情服务直通车”,超6亿人次进行疫情信息查询、在线问诊、买菜送药上门、健康申报、改签行程、爱心捐赠、同行程查询等10大类、48项服务。

◎2月3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题”,专题提供包括实时动态、提供预防、自查以及提供就医指引等服务,加强群众科学防疫。

◎2月3日阿里钉钉、企业微信、华为云WeLink等在线办公软件一度遭遇“罢工”。据统计,有21家企业免费开放产品来抢夺用户市场。

◎截至2月10日腾讯已经设立了三项战疫基金,包括首期3亿元疫情防控基金、2亿元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资金池,以及追加的10亿元基金,组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综合保障基金。

◎2月15日支付宝、微信推出全国一体化中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健康码,居民不需要重复填报健康表格。

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叶丹

新闻推荐

医学集中观察点的酒店老板从最初恐惧到理解 亲自服务特殊客人

作为医学集中观察点,陈绍鹏的酒店内由机器人为客人提供送餐服务谭铮摄记录人:羊城晚报记者谭铮这个春节,对于越秀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