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护城市“毛细血管”
广州故事
一个城市的正常周转,离不开作为“毛细血管”的公共交通输送活力。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公共交通在防“疫”战中作用愈加凸显,不仅要保障市民出行,还要做好疫情防控。为此,公共交通岗位上的坚守者们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疫”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梦谦、李天研
通讯员陈子昕、邓威、刘小媚、马剑豪、文俊豪、徐伟瀚、陈光辉、吴越、简展华、李玥、凌颖
她
非典“老兵”主动请缨“开发”消毒刻度壶
从1月22日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三号线大石中心站站长助理张少雯已经在一线坚持战“疫”一个多月。
早在2003年,张少雯就参与过广州地铁抗击非典的工作。今年,面对艰巨的任务,张少雯再一次主动发声:“在人员防疫调配、车站消毒工作等方面我都有经验,让我来吧。”她挑起“大梁”,负责大石中心站5个车站的防疫工作布置,带头制定车站防控措施,与保洁主管进行消毒物品兑比工作,定期测算车站使用率,保证车站全面消毒。
别以为车站消毒是一件轻松的活,光是消毒物资就种类较多,稀释比率也不同,为了方便车站保洁和员工操作,张少雯认真研究专项防疫预案,主动与保洁主管讨论、试验、计算,确定不同消毒液的稀释比例。她还专门设置了消毒刻度壶,总结制作出《车站84消毒液稀释比例表》,便于让车站员工、保洁快速熟练掌握车站日常消毒工作。
节后客流逐步回升,为进一步细化安检点、返程大客流应对措施,张少雯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安检测温点的设置,优化铁马阵型,还针对不同车站制作了5个因地制宜的《运力优化后车站客流控制措施预案》。
上月底,大石中心站响应地铁集团号召成立了“战疫”突击队,张少雯作为党员,既是时刻战斗在地铁最前线的“主力军”,又是隐身在车站后方的“后勤保障中心”。她承担着“大管家”的角色,每天车站的防护物资是否充足、车站人员安全管理是否到位、乘客突发事件是否妥善处理……从厦滘到番禺广场,每个车站都留下她的足迹。
他
日走两万步为出租车消毒回家清洁才敢抱女儿
“90”后的霍卓峻平日里在广州公交集团白云(广交)公司从事出租车广告业务工作。以前,霍卓峻每天下班回家最期待的事是等在客厅的女儿小安安第一时间向他伸出小手“要抱抱”;可最近,回家后霍卓峻都让家人先把女儿带到房间,自己进门、全身清洗后才“敢”去抱孩子。原来,在防疫期间,霍卓峻志愿报名参加了广州公交集团白云(广交)公司的机场出租车消毒服务,是机场出租车消毒青年突击队的主力成员。霍卓峻走进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调度场,穿上厚重的防护衣、戴上护目镜、口罩与手套,背上沉重的消毒设备,为在调度场候客的全市出租车进行全车消毒。
每天,霍卓峻要负重三十多斤的抗疫消毒装备,在机场出租车调度场内为排队等候的出租车挨个进行消毒,一天消毒6个小时要走两万步,个人消毒车辆约达700多台。刚开始做消毒工作的一段时间,正好碰上“回南天”,天气潮湿、加上防护服不太透气,全副武装的霍卓峻经常是满头汗水,防护镜满是雾气,浑身衣服湿透,甚至有时候脱下衣服、手套后,皮肤都皱了。
霍卓峻告诉记者,复工复产以来,白云机场的客流上升,消毒工作也更忙碌了。“之前消毒一辆车的时间在几十秒左右,现在我们提前配好消毒液,加快速度”。
他们
公交夫妻档路上偶遇“打灯”致意
成为公交车长22年来,546路公交车长张宗富过年只回过湖南老家2、3次,最近一次还是在6、7年前。今年,张宗富打算和同为公交车长的妻子回老家和家人团聚,尤其是5年未见的儿子退伍归来,一家人对这个春节都十分期待。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张宗富和妻子双双留下,又在岗位上度过了一个春节。
张宗富被抽调到南洲片区支援,管理546路、961路和960路三条公交线路。每天早上张宗富都要组织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为每一位即将上岗的公交车长测量体温、还要对车辆和站场进行消毒。复工复产后,张宗富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客流增多,上岗的驾驶员数量翻了一倍,容不得半点马虎。”
张宗富告诉记者,虽然不能回老家过年,但有妻子在身边,互相打气,工作辛苦也很甜。虽然两人同为公交车长,却因为经常一个人上早班一个人上晚班,不能常常碰面,“妻子晚上11、12点下班到家我已经睡了,第二天我4点多起床准备出门她还没醒”。有时候两个人排到相同的班,张宗富驾驶546路公交车运营的时候,在路上恰巧遇到驾驶同样线路公交车的妻子,“闪灯”打招呼成了两人的默契。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的习惯,记得有一次等红灯的时候看到后面的车闪了一下灯,我从倒车镜一看,原来是他。”妻子粟育金笑着说。
新闻推荐
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暖企行动新闻通气会 财政补贴大手笔 减租奖励助发展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如何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昨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