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疫”而动的消毒员
据新华社电“我们是最后打扫战场的人。消毒后不能再检出病原体。”身着砖红色的冲锋衣制服的黄亮宇,背后“中国卫生”四个字在阳光下反着光,他说:“疫点消毒追求时效性,要用最快的速度赶过去。”
46岁的黄亮宇是广州市越秀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他需要带领由十来个年轻人组成的消毒组,负责对越秀区内所有新冠肺炎病例的落脚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新冠肺炎病毒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存活一定时间,消毒组要确保彻底"抹杀"环境中残存的病原体。”他说。
今年1月下旬以来,防控疫情阻击战在全国打响。广州是典型的人口流入超大城市,抗“疫”工作充满挑战。
1月21日,广州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出现在越秀区。越秀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不大,但人口密度极高。闻“疫”而动的黄亮宇和队员们穿好防护服,背起消毒机,全副武装踏上了消杀新冠肺炎病毒的战场。
从事疾控工作23年的黄亮宇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防疫”,也是一名老党员,他经历过“非典”、汶川地震,也服务过2010年广州亚运会。黄亮宇对记者说:“第一次面对新冠肺炎,口头说是不紧张,其实心里还是蛮紧张的。”每次临场消毒,少则两三人,多则六七人。出发前,消毒组需要根据消毒需求,计算好人手、药量和消毒时间。“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方法。”黄亮宇说,“比如住宅,要知道哪里是电梯,哪里是大堂,有多少个电梯。如果是酒店,要知道有几间房,有没有开空调等等。”
疫点消杀分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的标准是喷湿物体表面。“门把手、水龙头开关是我们消毒的重点之一。”黄亮宇说,“对居民住所消毒,需要对被褥这类吸水物体进行喷湿,这会消耗比较长的时间,也会影响住户后续的使用。我们很抱歉,但没有选择。”
疫点的消毒工作看似简单,但背后藏着大学问:开展疫点消毒前,要充分了解疫点地形、功能、人流情况等,以判断合理的消毒范围、进入和退出的线路。黄亮宇把疫点消毒总结为三个心,即“细心、耐心、决心”,每一个细节都缺一不可。
黄亮宇说:“为了让药液布满空间并尽可能长时间地飘在空中,空气消毒机需要把药水雾化成50微米以下的微粒,消毒工作急不来。”
每次进场前,消毒组都要在门口消毒区外划出一个安全区。“铺上一个麻袋,喷湿。麻袋又便宜又吸水,相当于一个简单的消毒池,队员们脚踩麻袋进屋。”黄亮宇抓过一个本子,给记者画起了示意图。
一次消毒的全套动作做下来平均需要两三个小时。消杀完毕,队员走出消毒区前,先用药液给自己“洗澡”,再踩着安全区的麻袋走出来,把消毒时穿的防护服扔进垃圾桶里,换上干净的口罩和手套,最后给换衣服的区域做一次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黄亮宇团队已累计对工作场所、医院、酒店等疫点开展终末消毒36间次,消毒容积约113070立方米。黄亮宇的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临睡前调为震动模式,随时保持警惕。
“昨晚11点多,街道还打来电话,讲那里一个疫点的情况。我们这种岗位,没有责任心就会犯错,犯大错。”黄亮宇说。
目前,广州新增出院人数已超过新增确诊人数,过半确诊患者已治愈出院,多次出现每日“零新增”。
取下演示时戴了两分钟的防护面罩,黄亮宇的脸颊上已经留下明显的压痕,说话有一点气喘。“哪里有疫点,我们就要扑到哪里,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老党员,困难面前更要发挥带头作用。”他说,“我们期待胜利的那天赶快到来。”
(记者周强、洪泽华)
新闻推荐
越秀区农林街: 电子“防疫通行证”方便出入 人防物防技防筑牢“防护屏障”
■居民打开电子“防疫通行证”,待小区管理人员扫码认证后,即可通行。战“疫”,社区在行动“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