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温旧而知新
彭妙艳
往年也是这样,今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部门号召群众居家勿出,于是便是从初一至今,一直宅在工作室读书,而且因为时间充裕,而特意重温一遍三十年前就已读过的“清代史科笔记”。
而且也还读出诸多几十年前未有的想法,想把这些形诸文字,就有了本文的标题。
以毛祥麟的《墨余录》为例。这毛祥麟是道光至光绪初时上海人,喜于著述而不乐仕进,诗文、音律、绘画、医术等都有较深造诣。著作除《墨余录》外,尚有《史乘探珠》《事亲一得》《对山医话》等数种,虽谈不上等身,但多真知灼见,极为有用。
好像《墨余录·土产》一则中,解释“白菜”为何旧时称为“崧”,让我茅塞顿开。过去因为阅读旧志等文献,自然也晓得白菜过去称“崧”,但不知所以然。及至重读此书“其曰崧者,以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耳”的诠释,一下子就觉得十分在理,增了见识。
而毛氏对于彼时上海的笋、梅的记叙,则引我有想。
其于“笋”一段写道:“种类甚多,惟获居竹者,为笋中第一。燕笋,燕来时所生,形长细,而味稍逊。其在哺鸡时生者,名哺鸡笋,色淡黄,形短而肥,诸笋虽佳,细嚼则微苦。惟此笋味甘而清,稚嫩无滓,为邑中异品。”而“梅”一段,则称“邑西北旧有梅源市,种植最多。花时,晴雪千村,暗香十里,不减苏台邓尉。春末,郡邑咸取实于是。今园林久废,其存者,结子虽繁,皆属于寻常果品。惟浦东沈庄之萧氏废园,有奇种,花开无异,结子则大于常梅,其色淡如小翠,着物即碎,味甚鲜洁,入口即化,名曰"萧梅"。缘所产不多,甚为贵重,虽邻邑亦未识其味,每枚索钱六七文,真嘉品也”。
由之我想到,本地也多土产,而且同类土产中也多有特异者,珍贵如增城挂绿、仙桥红花榱者。如船埔的橄榄、炮台桃山的芥蓝。比之橄榄、芥蓝,竹笋与青梅更为土产之大宗,从中发掘、挑选、提升出毛文中所提“哺鸡笋”和“萧梅”,做成更有美誉度、经济价值的品牌,将大有裨益于产业的发展。
品牌时代,举凡事物,都可物色、提炼出代表作以使具有相关的效应。而在现代,则还可以借助现代的手法、来达致品牌营造的成功。如通过权威机构或专家的品鉴、推荐,或社会的评选、宣传,都不失为有效的形式。就是像申报、评审“非遗”那样的方法、程序来做,相信也可以有着预期的效果。
诚然,也不是说这方面过去会是“空白”,而是深度、强度还有余地,还有潜力。如果正视这一点,而又找到恰到好处的设计、推广方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在土产丰富的地方,脱颖而出更多几个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品牌,而不是泛泛的一镇一品之类的物产,应该可以成为现实。
以温旧而知此“新”,非关知识,呈请于有意建设新农村者之前,如果有人以为这有点仿似班门弄斧,那就当作班门弄斧好了,反正我本来就不是也没有想到做着什么大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钟林威)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各大肉菜市场积极落实戴口罩、测体温、宣传、消毒、通风“五到位”工作,全面筑牢疫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