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年俗活动 吃瑶台三宝听八音锣鼓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过了元宵才算过完年。因此不少地方都会在元宵节这一天举行各种年俗活动。往年,在越秀区矿泉街的瑶台、梅花村街的杨箕村,村民们都会在元宵节这天聚在一起,吃年宵饭、听粤曲、看醒狮表演。
杨箕村
村民“角色扮演”
祈求风调雨顺
每年正月十五的这一天,越秀区梅花村街辖内的杨箕村都会非常热闹,从早到晚上都有各种活动。其中,当天一早就会举行规模浩大的菩萨行乡活动。
“自从有了玉虚宫,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行菩萨行乡活动。”杨箕村民钵叔说,以前杨箕村是一片田地,为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们把玉虚宫里供奉的菩萨抬出来在村里巡游一圈,以佑广大村民都能获得大丰收。而现在的村民们虽然不再种田种地了,但这一习俗已经延续了下来。如今,菩萨行乡活动除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更多的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发起的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里有醒狮、有旱龙舟还有角色扮演等等。
瑶台村
年宵饭吃“瑶台三宝” 采个好意头
作为典型的城中村,矿泉街辖内有瑶台村、沙涌南村和王圣堂村3条自然村,许多村中的传统文化习俗延续至今。年宵饭就是代表习俗之一,是村民心中非常重要的传统仪式,而年宵饭上的重头菜,当属“瑶台三宝”。
“瑶台三宝”指的是香芋扣肉、鸡油冬菇和发菜鱼蛋。其中,扣肉寓意合家团圆,吉祥、幸福、“诸事大喜”;冬菇则象征着人丁兴旺,又因形如“金钱”,寓意招财进宝、圆圆满满;发菜鱼蛋象征着年年有余,发财有生气。
这三道菜吃起来美味,做起来可不简单。例如扣肉要经过爆香、焯熟、油炸、浸卤水,蒸煮,勾芡、撒糖多个步骤;鱼蛋要选用上好的鲮鱼,取鱼肉加入腊肉粒、生油和马蹄粉进行搅拌,再手工打制数小时挤成鱼丸;冬菇选用一级的冬菇,以爆香的鸡油和姜葱捞煮,添上汤,再经武火、文火滚煮,这样才能达到具有香、软、熟的口感。尽管工序复杂,但村民们从不含糊,坚持按古法烹制,保留了“瑶台三宝”的传统风味。
年宵饭又称元宵饭,沙涌南村、瑶台村、王圣堂村的年宵饭分别定在每年的正月十三、正月十六、正月十七,那一天村民们往往要从早忙到晚,齐力准备晚上的数百围年宵宴。宴席除了邀请本村村民,还会邀请兄弟村村民以及来自海外的朋友。现如今,“瑶台三宝”早已在海内外闻名遐迩,成为矿泉街的特色年味。
醒狮采青 听“非遗”乐器八音锣鼓
除了吃年宵饭品“瑶台三宝”,年宵宴当天,村里还会举行庆元宵活动。结束放花炮、醒狮采青等环节后,八音锣鼓等重头戏正式开始。据了解,八音锣鼓是一种汉族器乐,明末清初由西秦戏清唱班演化而来,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粤语地区。以锣鼓柜为主要道具和流动舞台,集演奏吹打乐、唱八音和锣鼓柜演奏三种功能于一身的传统音乐形式。2014年11月,“八音锣鼓”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音锣鼓柜属于八音锣鼓的一种。瑶台村的八音锣鼓柜是用金漆木刻制成的箱柜,前后装有抬杠,供两人抬柜之用,柜上装有小鼓、铜锣、木鱼等敲击乐器,十分精致。据了解,瑶台村是也广州至今保留着传统的“大标、罗伞、头牌、八音锣鼓柜”整套乐器为数不多的自然村。
新闻推荐
城西“大笪地”城东“老鼠街” “老鼠街”已成“平靓正”代名词
位于农讲所地铁D出口的东濠涌老(鼠)街商业城已经结业。(资料图片)□专题统筹李月婷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郭仲然位于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