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吃斋菜 舞醒狮拜大年 番禺区大龙街坚持祖辈留下的过年习俗,春节欢庆气氛浓

信息时报 2020-01-26 01:08

大龙街新桥醒狮队表演采青。(资料图片) 大龙村春节期间“开门炮仗满堂红”,小朋友们最爱玩空地上的炮仗纸。(资料图片) 大年初一吃的罗汉斋。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古晓彤

本版图片 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一是春节最重要的一天,番禺区大龙街的街坊们是怎样度过这一天的呢?他们会有哪些过年的习俗?据了解,大龙街坊每年初一必备的习俗是放鞭炮、吃斋菜和醒狮采青,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这些习俗听起来也并非与众不同,但继续坚守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俗,不仅可以衬托出春节特有的欢庆氛围,同时也更加体现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门炮仗满堂红”

长久以来,春节放鞭炮已成为我国一种文化习俗而深入人心,所谓“鞭炮不响不成年”、“开门炮仗满堂红”。在大龙街,很多村子也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炮仗,以“噼里啪啦”的炮仗声除旧迎新。

“从除夕晚上一直到大年初一中午,都能听到炮仗的声音,很多时候,炮仗声就意味着过年,没有炮仗的年是缺少灵魂,失去年味的。”大龙街傍江东村阿敬介绍,村民们烧炮仗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第一个是除夕夜11点到凌晨2点,另外一个是春节早上6点到11点。为了避免响亮的炮仗声惊吓到邻里街坊,村民在烧之前都会唉门口大喊几声“烧炮”以提醒邻居们。

家家户户都会在焚香拜神后烧一串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这时所有街巷都是“满堂红”,喜气洋洋。阿敬表示,近年来,广州规定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番禺区则在部分特定区域内禁止燃放,而大龙街多属于农村地方,很多街坊依然保持着大年初一放鞭炮的习俗。

“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

民间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不少大龙村街坊在大年初一都会准备一道斋菜。“罗汉斋”就是必备菜式之一,这道菜取十八罗汉吉祥之意,传统做法会以香菇、木耳、腐竹等十八种素菜精制而成,不过现在通常都是制作简化版,只选取其中几样搭配。

阿恒是大龙街大龙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在他的印象中,每年除夕夜饭后,妈妈都会在厨房忙碌一段时间,为年初一早上煮斋菜做准备。阿恒说,妈妈会在大年三十买很多粉丝、香菇、木耳、腐竹、红萝卜、生菜、菠菜、荷兰豆、发菜、贡菜、金针菜等十几样素材,其中香菇、木耳、粉丝、发菜要提前泡发,其它则切段洗净备用。

大年初一早上6点,阿恒的妈妈就起床开始煮一大锅斋菜,然后焚香拜神。大概8点钟,全家人就开开心心围坐在一起吃斋菜,而且一日三餐都是吃素菜,基本不吃荤菜。

“从我会记事起,家里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吃斋,我妈告诉我,大年初一吃了素,就等于一年都吃了素,意在祈福增寿。”阿恒还提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在年初一也会增加一些蒸腊肉腊肠的菜,以满足需要肉食的家人,但罗汉斋是一定不会缺席的。

醒狮采青“遍地生财”

每逢春节,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珠三角地区,正月初一的舞狮贺岁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据了解,大年初一早上,大龙街新桥村醒狮队都会敲锣打鼓来到村委会给村民参拜贺岁。每头狮子由两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锣鼓声中,忽而翘首望天,忽而低头摇摆,加之舐毛、朝拜、翻滚等动作,一只闪动着“大眼睛”的狮子活灵活现。

过年期间,舞狮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采青”,寓意着生意兴隆。广州市级非遗醒狮传承人、新桥村醒狮队教练周珠仔介绍,醒狮采青源自一个远古传说,据称南海一带发生瘟疫死人无数,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只“年兽”,它所到之处瘟疫都立即消散,而且这只“年兽”喜欢吃青菜,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摆一盘青菜以吸引“年兽”前来采食,驱散瘟疫疾病,这只“年兽”就是广东醒狮的原型。

周珠仔表示,“青”用的是生菜,取其谐音“生财”之意。他说,十几年前,每逢大年初一,想讨意头的家庭会把生菜和红包悬挂起来,醒狮在“青”前舞动几回合,然后一跃而起把“青”一口吃掉,称为“采青”,最后再把咬碎的“青”吐向主人致意,称为“遍地生财”。如今,由于新桥醒狮队在年初一的表演较多,如今只在除夕夜和年初一早上到祠堂和村委会采青拜年。

“春节期间,除了年味十足的舞狮拜年大戏,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年初一"煮斋菜"和年初九到娘娘庙里"开灯"等特有的习俗。”周珠仔说。

新闻推荐

钟村街专职消防队负责人吴宗霖: 当事人安全才是最大的价值

吴宗霖热主角番禺区钟村街吴宗霖身份:钟村街专职消防队负责人上榜理由:钟村街与本报“微社区e家通钟村在线”合作开设...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