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手段开展生态保护建设全国第一家!海珠湿地“上云”
羊城晚报讯记者李焕坤报道:海珠湿地“上云”啦!1月10日,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州市海珠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智慧湿地”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内容覆盖整个海珠湿地1100公顷,涉及智能导赏、智能安防、科研监测、生态修复、文旅文创、科普宣教等各个方面,将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智慧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国家湿地公园。该项目计划于明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智慧湿地建成前,湿地管理有何难度呢?海珠湿地科研监测人员林志斌介绍,以监测绿心湖为例,需要6-7人用1天的时间监测,分别取水样、观察鱼类、观察浮游生物等,效率不高,此外海珠湿地前身是万亩果园,某些区域到目前为止科研团队难以进入,因此科研监测的数据还不够精细。“打造智慧湿地,能够全面对湿地公园水文、气象、空气质量、动植物变化等进行跟踪监测,通过长期监测为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便于精准开展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林志斌说。
科研监测只是智慧湿地的一部分。记者了解到,在智能安防方面,未来管理人员可通过影像和数据监控,观察现场环境实况,如有非法闯入、侵占和破坏湿地资源等情况,工作人员能及时进行管理,而不需要大量安防人员巡逻查看;在智能导赏方面,市民游客通过一部手机便可获得购票、游园、科普等一系列服务,比如智能识别湿地动植物、观看鸟类破壳等。
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梁锋表示,打造智慧湿地,一方面提升湿地公园数字化管理水平,为生态科研数据打造全面互通的数据化平台,为海珠湿地生态文旅发展提供资源、人才支撑,助力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另一方面让市民来到湿地后,还能通过高科技手段,体会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从而让更多的市民爱护、保护自然。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朱清海报道拿起手机,不到10分钟,就搞掂了原本要到窗口办理、需要两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退休人员开具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