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持性就业”帮助下 患自闭症的他和咖啡店续约了

新快报 2020-01-08 10:10

■爱心店主何敏和心智障碍员工分享美食。

■22岁广州仔俊贤自豪地分享了自己在咖啡馆打工的体会。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图片:受访对象供图

推进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意义是什么?1月3日举办的“多举措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主题研讨会上,22岁广州仔俊贤自豪地分享了自己在咖啡馆打工的体会。

“现在的我比以前更自信了!我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继续努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职业高中学习,接着是三年多的第一次工作尝试……这些都成为俊贤成长路上的时间刻度。这名脸上洋溢着阳光的大男孩站在台上分享走向就业的经过时,大家不禁为其传递的自尊自信而感染,纷纷对他报以称赞和掌声。

“支持性就业”帮助自闭症孩子顺利上岗

今年22岁的俊贤目前在广州一家知名咖啡连锁店从事服务员的工作。在今年举办的“多举措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主题研讨会上,他作为融合就业的心智障碍青年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就业经历。

3岁时,俊贤被广州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自闭症),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目光对视、不合群、情绪不稳定、爱哭闹、认知能力比同龄的孩子低。

4岁时,俊贤就读幼儿园,1年级到9年级在海珠区启能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进入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读西点班。经过三年的职高学习,俊贤在2016年4月考取了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鉴定的“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西点面点师资格证”;同年5月,经过统一严格的考试和实操,俊贤顺利通过了“职业技能”的评估。

“孩子毕业后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一直让不少心智障碍者家庭困惑。俊贤通过了职业资格评估,意味着他获得了资格,可以享受市残联提供的“支持性就业服务”。他和广州利康服务中心签下服务合约,机构为他派出了两名专业社工,作为就业辅导员。

在职高毕业前的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俊贤开朗的性格、出色的表现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经过两轮面试后,终于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家知名咖啡连锁店预备员工之一。经过辅导员的跟踪辅导,俊贤慢慢克服了种种障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人事部充分肯定,2017年1月12日,他成功转正。

目前俊贤已在咖啡店工作三年多,日常工作任务是负责门店的清洁、仓库到前台之间的物料输送。在工作上,俊贤和普通员工一样,每周上五天班,每天工作8小时,尽管工作让身体疲劳,但俊贤乐在其中。

2019年7月,俊贤妈妈向社工传来了喜讯,咖啡店跟儿子续签三年合约!

俊贤在研讨会上分享完自己的工作故事,还告诉大家,每月他的税前工资有6000元。在场听众都为他高兴,面对大家的赞赏,俊贤再次露出了快乐和自豪的笑容。

“儿子工作之后,表达能力好了很多。人际交往能力也大大提升。更关键的是,他学会了关心家人,变得更孝顺、有责任感。”去年俊贤妈妈生日,俊贤用工资买了小礼物送给她,她开心得热泪凝眶。但对她来说,更好的礼物,莫过于看到儿子身边有了不少新朋友,看到儿子与同事一起开心地外出就餐、欢快地参与活动,信心满满地融入社会。

扬爱总干事梁志图说,从俊贤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心智障碍在融合环境中接受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心智障碍者参与工作,除了经济上的收获,更大的收获是提升能力,获得尊严。”

爱心店主:“是他们促进了我的人生进步”

像俊贤这样,在专业社工辅助下逐步走上就业岗位,正是一种“支持性就业”。传统的庇护性就业是将心智障碍者统一安置在一个高度保护且隔离的特殊环境中工作,以保证心智障碍者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支持性就业,则通过支持,让心智障碍者达到能在与外界统合的环境中工作,帮助心智障碍者实现“融合就业”,他们得到同样的尊重,享有相同的晋升机会。俊贤妈妈介绍,儿子成功找到工作,正是得益于此。

要让心智障碍者实现“融合就业”,就少不了爱心社会企业的参与。

46岁的何敏专门从番禺区沙头街横江村来参加研讨会,她自己开的宠物餐馆聘请了5名心智障碍员工,她在会上分享了日常工作中和他们的相处经历。

这群青年曾经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以及外貌上的缺陷,受到排斥而找不到工作。心地善良的何敏十分感慨,但她下定决心聘请他们的时候,也是抱着尝试心态。

但通过多次接触,何敏感受到这些特殊人群十分友善、真诚,很适合她店里的工作。

“我对店里的正常员工有一个基本要求,必须包容他们。”何敏说,一年多过去,因为日常与猫狗接触玩乐,还做一些刷碗、摆碟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心智障碍者的状况比去年好了很多,同时,他们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也给其他普通员工带去了很多正能量,员工对餐厅的忠诚度也提高了,工作态度也更好了。“外人都说,是我帮助了这些孩子,还不如说,是他们促进了我的人生进步。”

加大“支持性就业”投入,助力心智障碍者更好就业

然而,社会对“支持性就业”的认识还不够。扬爱发起的《2019年成年心智障碍人士就业状况和需求调研报告》提到,56%的心智障碍家庭听说过“支持性就业”,24%对“支持性就业”有所了解。很多企业,更是对“支持性就业”缺乏了解。

就像何敏,在吸纳心智障碍青年工作过程中,也是自己“摸着石头”探索,为他们制定合适的工作岗位。“其实,我也需要一些支持性就业的资源,引导我更好地帮助心智障碍员工完成工作。”何敏说。

据了解,我国“支持性就业”的相关配置仍处于初级阶段。扬爱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就业辅导员为例,人员配比就严重不足。就业辅导员在支持心智障碍人士就业中,处于关键位置,是联系企业、心智障碍者及其家人的纽带。在广州,有些助残机构在做,但身上的任务太多,既要做就业辅导员的培训、报酬,又要开发企业资源等等,投入非常大,很多组织都压力巨大。

对此,在研讨会上,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梁柠欣向在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应该倡导残联等机关单位,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对一些专业的公益机构“购买服务”,“有了专业力量的帮忙,相信能为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提供更好的帮助。”

新闻推荐

寻找最美社区工作者

羊城晚报记者张豪徐振天由广州市文明办、市民政局指导,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起的寻找“最美社区工作者”点赞活动...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