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全家福”里的扶贫故事

广州日报 2020-01-03 03:57

王兴米在广州白云区帮扶团队修整一新的房子前,拍下人生第一张“全家福”。前排左起:王洪飞、邻居家老人、王兴米;后排左起:王兴富、周霞、石璇、王晓立贵州平塘,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这里建成。中国天眼的“眼窝”所在地平塘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曾经一条山路修了18年,只通了4公里。2017年起,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黔南州平塘县,与当地居民合力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攻下又一个“超级工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冉冉、何钻莹

2020年前夕,王兴米站在新房前拍了人生第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上任何两人都没血缘关系,王兴米却说他们是至亲。几年前王兴米的四个孩子还在读高中和高职,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有些犹豫,同村的王洪飞来到她身边,说不管多难他都会帮她,不让孩子们辍学。白云区对口帮扶团队和县里了解情况后,一起负担孩子们继续深造的学费和生活保障。现在,四个子女都在外求学、工作,王兴米也开始学认字。照片里站在他们身后的,是平时来照顾最多的“四个孩子”:平塘县牙舟镇党委委员王兴富,牙舟镇陈家湾村网格员石璇,广州白云区援派平塘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周霞,以及广州白云区援派平塘县委常委、挂职副县长王晓立。

从三年前开始,每年有80位平塘教师来到广州跟岗学习,白云区同时选派30位骨干教师到平塘挂职帮扶。去年开始,广州市首例“校长挂职校长”教育帮扶新模式在平塘成功开启。今年7月,塘边中学中考平均分从293分提高到356分,净提高63分。截至2019年底,平塘县没有一个学龄儿童辍学。

照片中王兴米和王洪飞紧挨着的老人,也并非王家的血亲,而是邻居。广州帮扶团队经常在村里搞活动、结对子,老人逐渐把他俩当成自己的亲儿女,有个头疼脑热也互相照应,乡亲关系更融洽了。以前村里老人看病,得坐着摩托车在盘山路上绕半小时进镇卫生院,有时还得再坐40分钟车到县医院转诊。现在广州白云区帮扶医疗队的医生经常进村义诊,为他们做体检。

照片中的医生周霞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年前初到平塘县妇幼保健院时,她的小女儿才两岁。基层卫生所条件差、青年骨干医生有点施不开拳脚,平塘县委组织部的齐仓符担心留不住人,常“堵”王晓立,想让他出面请医生们吃个饭。有一天王晓立又被他们堵住了,王晓立拉来保健院的医生张小林当面向他保证,你放心,我不走。如今医疗队来了一年,锦旗挂满了县保健院一面墙。

2019年全国首家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成立的“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落户平塘;全国首家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创建的“中国儿童健康管理1+N工程”项目单位落户平塘;贵州省黔南州首家县级孕期营养门诊在平塘成功开设,突破了这里孕期膳食营养零记载的历史。

为了迎接新年,王兴米从冰箱拿出一只蹄髈给大家做菜。白云区推动企业在陈家湾村投资的葛根种植基地,今年开始分红,王兴米拿出几百块钱买了这台冰箱,合计着再买一台电视机。他们住在一个双层吊脚楼里,原来几乎是危房,广州帮扶团队先帮他们整修房屋,又通过老建筑微改造,连片打造了具有浓郁黔南特色的民居。

照片里的小姑娘石璇,是王兴米一家的生活保障“管家”,这天她又带来好消息:元旦前第一批葛根装车上市,它们将直接运往广州白云区。葛根种植能给王兴米这样的农户带来三份收入:一份是350元的利益联结分红,一份是收获季每天70元的工资,还有一份是来自于广州一个投资1700万元的葛根粉深度加工厂,本月在此落地后将带来不菲收入。

新闻推荐

千里寄来锦旗点赞花城事好办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汤南通讯员邓春来)“逾五年离职证明遭拒,仅两日均禾倾力解难。不帮是本分本无此责,帮我是情分情系人民...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