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或民办学校?出国留学? 小升初还有第三条择校路径
■中西融合的课堂上,学生们合作探究学习。
公办初中、民办初中、国内国际学校及低龄留学等选择让孩子和家长有了更丰富的升学路径,但路径多并不意味着更轻松、更合适,小升初时家长仍然会焦虑。选择普通学校升学,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还是投入国际教育的怀抱,承担文化根基不牢而变为“香蕉人”的风险?现在,小升初有了第三条路可选择,中西融合国际化教育,满足家长和孩子新的教育需求。
小升初面面观
哪个才是“完美”选择
·选择常规路径,担忧“发展空间被挤压”
广州市海珠区小学六年级家长彬妈想让孩子按走寻常路径升学,实地考察后她发现,“在目标公办和民办初中,我看到孩子们背着大书包,还有初一学生告诉我,作业很多。”
彬妈的直观感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选择体质内中学要面临的挑战。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受监测的八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9.2%、15.1%,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6%、3.4%;达到规定9小时睡眠标准的人数不及总数的五分之一。在此环境下,家长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度为79.9%,而对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的关注度未超过30.7%。
彬妈感叹,“我担心孩子分数压力太大,发展空间只能被挤压。”
·想选国际教育,担心“只看上去那么美”
广州市白云区钊妈青睐国际教育,但她也关心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同学的孩子小学到英国读书,回国连全家面包的配料表也认不全,几乎丢掉了中文和中国文化学习。”她认为,中小学阶段留学听起来国际范十足,但以后想让孩子回国发展并不占优势。而选择国内国际学校也有同样的问题,把“洋课程”原封不动照搬、完全脱离我国教育教学相关规定,孩子将会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这一点她不能认同。
据《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显示,67.46%的家长表示应当在教学上更加强调中国本土知识。可见,走出应试教育的极端,却走向国际教育的极端成为“香蕉人”,也是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担心的问题。
中西之间的新选择
·交出国际教育本土化的答案
随着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育中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素养的意义凸显,本土化教学体系开始价值回归。
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也不同于全盘西化的国际教育,中西融合的独特在于吸取二者精髓融为一体,目标在于培养兼具“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型人才。其难点也在于“融合”二字:既要符合国家课程和教纲的要求,满足学生在国内升学的需求,又要在教育理念和框架方面与国际接轨,满足学生走向世界的能力。
关于中西融合的国际化教育,作为广东省教研院唯一的“国际化课程”实验基地,由中黄国际教育集团管理运营的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给出了这样的方案:内容上,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揉碎,重新整合,提炼内容精华,使国家课程与IB体系合二为一,实现1+1≤1;形式上,将中西教学模式合二为一,达到课程融合度1+1≤1,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效果上,国际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加中国夯实的基础知识,实现1+1≥2。
对此,IBO亚太地区培训官、IB学校授权专家、前新西兰教育部高级官员崔建社先生给出了评价,“中黄中西融合的教学,并没有改变知识本身,而是改变了知识呈现的顺序、模式、过程和方法,但增加了知识的广度、泛度、高度、深度和厚度。对传统教育国际化,国际教育本土化非常有借鉴意义。”
中黄教育模式也受到国内国际认可,今年中黄四次被黄埔区教育局邀请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样板;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也成为IBMYP候选学校;值得一提的是,IB授权访问官评价中黄丰富了IB在中国的内涵,也赋能了IB在中国的发展。
不仅在教学上坚持中西融合,在升学出口上中黄也有本土化探索。中黄七年级学生费同学表示,“升学可能考虑国际高中。”中黄七年级学生徐同学则表示,“我想参加中考。”中黄中西融合国际化教育模式下,学生应试能力、综合能力和素养“双高”,满足多途径升学要求。
·中西融合的课堂实践
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课上学课后练,重点训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试技巧。在中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依然以国家课程规定为前提,但理念和方式上有所不同。
音乐老师和物理老师一起为学生上声学课;学生在化学和语文老师指导下完成“广东人喝靓汤的研究”报告,发现老火汤并非长辈所言的健康,其中嘌呤含量高,容易导致尿酸含量高,并发生痛风;学生利用生物、物理知识打破“外国人体能、体质在对抗性运动中更占优势”的刻板印象,从基因、后天养育与培养等角度研究……其最具特色的跨学科探究学习,既学习课标要求的知识,发挥体制内教学夯实基础的优势,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学生创新及批判性思维锻炼不足的问题。
学习兼顾中西教育,但徐同学表示,在老师引导下边探究边学习不觉得辛苦;课后作业也不是负担,能在9点半左右熄灯入睡。
同时,基于教学理念不同,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随之变化。徐同学说,“在形成性和总结性两种评价机制中,老师们从知识、情感、态度、社交等方面评估我们,也关注我们分数之外的能力培养。”如在大课间和老一起探讨教育,通过了解IB十大培养目标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或在早上的晨曦乐章活动中,和同学或坐或趴或躺着自由阅读,滋养精神。
小升初支招,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作为小升初过来人,费同学分享他的体验,“以前在小学时,总有被逼着学习的感觉,到了中黄变成自主自发地学习,这点我妈妈也特别为我骄傲。”费妈妈惊讶于学校带给孩子的变化,“小升初我们最初目标校是天河区一个民办初中,在升学压力下孩子的肩膀一直是耸着、紧绷的。遇到中黄后他终于放下了肩膀,认定这就是适合他的学校。”看着孩子变得成熟、自信、有担当、成为他自己,费妈妈说,选择中黄这条路径,要和孩子一起放下焦虑、享受该选择。
对正面临小升初的选择“困难户”,中黄国际教育中学部教学副校长韩秀明表示,各大学校各有特色、不相伯仲,建议家长首先把握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原则;其次评估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及目前对升学选择的想法;同时,家长也要尽量跟紧时代发展趋势,打开自己的视野格局,如树立为世界培养国际公民的意识、回馈社区的理念等,从而减轻对升学或教育的小焦虑。(陈思陶)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曾卫康)12月12日,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关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