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老人一个“电梯梦” 黄埔街今年以来新申请加装电梯增量占全区近2/3

广州日报 2019-12-17 06:54

黄埔街加装的电梯几年前,住在黄埔街的老人黎婉珠经常在小区楼梯房上上下下,还曾背着孙子下楼看病,回想起这段经历依然觉得很辛苦:“走上楼脚都是痛的!”如今,一部崭新的电梯安装在家门口,她随时随地都可以出门遛弯,所有住户都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今年以来,光是黄埔街新申请加装电梯就达到了93部,增量约占黄埔区总数近2/3。目前已完成加建58部,为近3000多户居民解决了“爬楼难”问题。这条街道如何成为了旧楼加装电梯的一个典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缪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加装一台电梯要过“三关”

“很多住在高楼层的老人每爬一次楼梯,都需要休息好几次。年轻人几分钟的上楼时间,老人就要用半个小时,所以他们没事尽量少出门,常年如此生活,幸福感就无从谈起。”黄埔区丰乐社区居委会主任关俊说。

这样的场景,是黄埔街众多老旧楼宇老人出行的缩影,甚至有些老人因年事过高、腿脚不便,只能望楼生畏,被迫成为“悬空老人”。

在前期摸查中,街道发现旧楼加装电梯有几大难题。首先是“安全关”,由于老旧楼宇间距较窄,需要占用小区公共用地,这难免会引起相邻楼栋业主的反对。同时,因为这些老旧楼宇大多不是钢框架结构,增设电梯可能会影响结构和消防安全。如何确保安全施工成为了一大难点。

众所周知,加装电梯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资金关”。由于增设电梯的费用较大,即使分摊到每户也需好几万元,因此一些住户考虑资金问题和施工中安全问题而一拖再拖。而且,低层住户出于对增设电梯可能会影响采光、通行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强烈反对。这些现实因素导致高层业主和低层业主难以达成一致,使加装工程陷入僵局。

最后,电梯建成后由谁来运营维护?没有物业公司的小区如何进行管养?这些“管养关”难题也急需解决。

善用“感情牌”调解高低层住户矛盾

要过“安全关”,必须要政府严格把关。黄埔街就从严格备案管理入手,要求业主完善办理开工建设信息录入管理手续,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管,在规范手续流程的同时强化监督管理。

这么多难关中,“资金关”是越不过去的一道坎。以黄埔街91号大院1号梯为例,住户从2017年就开始筹谋加装电梯事宜,但是低层住户始终不同意。他们担心通风和采光受阻,提出要其他楼层住户给予赔偿,甚至提出要80万款额。为此,街道没少费心尽心调解,关俊回忆道,把住户代表们召集过来一起开会调解的次数,起码有20多次。

这时,住在2楼的熊大姐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邻里之间可以打“感情牌”,同是低层住户,她苦口婆心劝说道,人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予人方便也是予自己方便。而且1号梯可以利用场地之便向外延伸7.2米,通风和采光影响度降到了最低。最终,低层住户也同意了加装方案,补偿额也大幅降低到了大家可以接受的程度。近段时间,1号梯终于成功建起,大大方便了住户出入。

社区退休老党员成为明星“调解员”

在黄埔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过程中,不少社区的老党员主动担责任,成为旧楼加装电梯的明星“调解员”。

近日,一封联名表扬信递到街道手中,信中讲述的主人公是黄埔街港湾西三街70号大院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彭敏贵。他目睹因为“爬楼难”,许多老人不得不“无事不出房门,终日不见邻里”,心中很是孤独与无奈。

2017年,当彭敏贵看到有关广州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新闻,他连忙召集几名党员邻居成立电梯加装筹备组。虽然他年近八旬,腰部疾病严重,还是积极主动地做起了加装工程的“牵头人”,力排万难地组织街坊们推进加装工程。70号大院21号楼梯之所以能成功推进电梯加装工程,与彭敏贵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在另一个远洋大院里,有着近30年党龄已退休的杨显示主动承担起牵头、协调居民的工作。居民加装电梯愿望强烈,但由于居民意见难以统一,所以迟迟无法顺利推进加装工程。他怀着做好事不怕吃亏的精神,得到了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海员路138号大院6号业主代表黄先生已70多岁,作为电梯加装“牵头人”,他为了顺利推进加装工程而无偿四处奔波。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不同意加装电梯的业主谩骂他。但是黄先生始终坚持与一批党员干部一起努力,最终实现了老旧小区电梯的顺利加装。

新闻推荐

黄埔区政务智能一体机全面升级 824个事项自助申报一机搞掂

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通讯员范敏玲曾德卿)近日,广州市黄埔区推出政务智能一体机2.0版本,升级后的38台新型政务智能一体机已...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